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海安 > 正文
村里出了首位研究生!这面特殊锦旗道不尽14年恩情
2025-08-11 10:28:00  来源:海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公室  

2025年8月8日,一面承载着特殊意义的锦旗,悄然送达海安市政府大楼。这面锦旗来自云南宁蒗县永宁镇泥鳅沟,就在这里小伙子王玉强刚刚考上研究生,是村里飞出的第一个“金凤凰”。锦旗致敬的对象是海安好人张峻榕。锦旗承载着对一位普通人的感恩,更藏着一段跨越14年连接云南宁蒗与江苏海安的爱心故事。

8月9日上午,海安好人、城建集团保安公司的保安张峻榕趁着工作间隙,给远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的王玉强打去电话:“恭喜你考上研究生!”屏幕两端的两人虽只通过网络见过面,缘分却已延续了14年。

时间回到2011年,彼时的王玉强正在宁蒗县泥鳅沟自然村永宁完小读四年级。父母常年卧病在床,家庭负债累累,这个男孩过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而张峻榕的出现,成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里唯一的光。

张峻榕是海安开发区(城东镇)的普通村民,自2009年起开展扶贫助学活动,通过宁蒗县慈善工作站确定贫困学子名单,自发捐助。了解到王玉强的困境后,月薪仅1100元的张峻榕主动与他结对,每学期资助400元,承诺供他读完小学。

本是阶段性的帮扶,却因张峻榕的牵挂变成了漫长的守护。“这孩子奋进又懂事,让人心疼。我没什么大本事,但只要他想读书,我就一直帮下去。”这一诺,便是十余年的坚守。

王玉强的求学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初一时,英语成绩拖后腿让他压力陡增,甚至萌生了辍学的念头。张峻榕察觉后,打电话耐心开导:“英语别怕,先把单词记牢,音标学好,咱们慢慢来。”在一次次鼓励中,王玉强重拾信心,初二时英语成绩显著提升,学习劲头越来越足。

张峻榕记着王玉强的每一次成长,2018年王玉强顺利考入丽江中学,2021年他成功考入西华大学。而今年,当王玉强激动地打来电话,哭着说自己跨专业考研成功时,张峻榕的眼眶也湿润了。

懂事的王玉强始终将这份恩情记在心上。他的微信里,满是对张峻榕的牵挂。“叔叔,您那边天气热,要注意身体”。“等我研究生毕业找到工作,一定带您来宁蒗看看”。“这是我家自己养的猪做的香肠,寄给您尝尝”。“没有您的帮助,我真的走不到今天”。

面对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张峻榕朴实地说:“别人有困难时帮一把,既是帮别人,也是帮自己。大家都好了,社会才能更和谐。”

14年的爱心接力,不仅让一个贫困学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更让跨越山海的善意,在时光里开出了最美的花。

海融速评:这场双向奔赴 既温暖又动人。这段跨越14年的爱心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最动人的力量。张峻榕以普通人的微薄之力,用坚守与耐心为困境中的孩子撑起一片天;王玉强则以奋进与感恩,让这份善意有了最温暖的回响。它告诉我们,善意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门槛,点滴坚持便能点亮希望,而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正是社会最珍贵的底色。

责编:海安市实践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