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连云港市结合本地实际,坚持群众视角,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从建平台、建队伍、开展实践活动着手,坚持高标准定位,致力高质量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一线“活”了起来。
01
整合资源,盘活阵地
近日,灌南县信访局派驻汤沟镇大同村、葛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文明实践指导员为留守儿童家长开展了“快乐放暑假、安全不放假”暑期安全教育宣讲志愿活动。志愿者为参会家长讲解了防溺水、防火、防触电等安全常识,提醒家长,作为监护人,暑假期间责任更重,一定要牢牢树立安全意识,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要教育孩子不要到危险水域边上玩耍、不要随意接触电源插座、不能玩火、注意交通安全……
自灌南县创新实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员工作责任制以来,238名来自不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下沉到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整合全县资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新活力。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过程中,连云港市着眼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实现条块互通、资源共享。东海县联合组织部制定《东海党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指导手册》,对实践站的功能室、标识标牌、宣传栏等基础内容进行统一规范。连云区召开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观摩推进会,组织“五大平台”牵头部门、成员单位及各街道宣传委员,实地考察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情况,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不断完善。为了进一步调动资源,连云港市充分整合农家书屋建设,民间名嘴、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剧目“六进”以及复兴少年宫建设等相关工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真正打造成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02 丰富内容,创新形式
“今天我宣讲的主题是《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向上力量》”抗日山的英雄传说在青年宣讲员马浩容的嘴里娓娓道来,仿佛指引我们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2022年来,赣榆区“理”花树理论宣讲栏目已经出到了17期,累计播放量超过3万次。
在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二十大到来的过程中,连云港市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创新宣讲形式,让广大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接受党的理论新知识,感受新时代的新憧憬,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为了丰富活动形式,连云港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均按照“一月一主题”要求,制定了“尊崇礼遇”慰问月、“传统文化”传承月、“学习雷锋”榜样月等主题活动。东海县培育“陪着我”温暖老兵、“三温三泉”等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开展“晶都思政大讲堂”“好人故事大篷车”等活动600余场。赣榆区组织200位名家名嘴组成乡“理”乡亲宣讲团开展“千树万树‘理’花开”理论惠民大型主题宣讲活动,持续实施榆你寻梦、非遗助学·巧手圆梦、365手杖、心心点灯等志愿服务项目,连云区依托理论讲习所宣讲阵地,开展“合理膳食 健康养生”“《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宣贯会”“树立廉洁家风,涵养清风正气”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做到了聚焦群众需求,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暖”起来。
03 拓展服务, 改变模式
海州区刚刚投入使用的“红韵·小哥”专用停车点占地80多平方米,可同时停放约30辆非机动车。在连云港市海州区苏宁广场西北角,“红韵·小哥”专用停车点成为港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了关爱新业态就业群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的“一路暖阳微驿站”不仅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休息空间,还贴心配备了充电器、口罩、雨衣等生活用品。目前,苏宁·联盟商圈微驿站、恒丰·金融红色微驿站、红色管家微驿站3家驿站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建成后将成为海州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便捷、精准、暖心的“避风港”。
近年来,连云港市不断完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志愿服务模式,充分调研各类群体的需求,不断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触角。赣榆区打造“榆快驿”汽车驿站为货车司机提供暖心服务,灌云县建成首座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连云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部署“连易办”24小时便民服务终端机,让35个部门1100余项业务实现“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搭建“E”平台大数据管理系统,为社区治理增添智慧“大脑”。下一步连云港市将继续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志愿服务队伍,定期赴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向农村基层倾斜,将文明实践的动能不断输入群众身边,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