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连云港 > 正文
女博士刘艳传承“禾下乘凉梦” 躬耕稻田14载
2023-03-23 13:36:00  来源:连云港日报  

  早晨6点多,市农科院水稻室副主任刘艳起床,简单收拾一番,吃完一顿煎饼咸菜就白米粥和鸡蛋的早饭,便步行10分钟前往市农科院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的南繁试验站基地,沿着灌溉渠走进基地南面的水稻育种田。作为市农科院引进的第一位博士,刘艳从事水稻研究已有14个年头,田间地头是她的“露天”实验室,选育水稻良种是她的“头等大事”。

  头顶烈日脚踩泥泞

  农学博士回归“农民”

  2009年,刘艳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成为市农科院引进的第一位博士,从事水稻抗性方面的研究,包括品种选育、技术转化、盐碱地改良、种植示范和推广等等,一干就是14年。

  2013年,省农科院有一个选拔科研人员出国留学的机会,刚生完孩子还不到一年的刘艳报名,通过层层选拔,如愿到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研修,研究方向是水稻耐盐机理和耐盐水稻育种,主要针对在沿海城市土壤盐碱化地区开展水稻种植研究,也就是俗称的“海水稻”研究。连云港市作为沿海城市,盐碱滩涂面积较大,为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提高水稻产量,从2010年起,市农业科学团队就专注于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工作,利用常规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鉴定出的强耐盐水稻种质耐盐基因成功转入到适合本稻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中。

  2013年9月,本应该前往美国学习的刘艳,因为父亲生病离世而推迟一个月才去。当初,刘艳正是因为有了父亲的支持而坚定地选择了农业,并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父亲突然离世,对刘艳打击很大,也让她更加珍惜时间,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1个月的时间,刘艳处理好父亲的后事便匆忙赶去学习,课程比别人落后了一个月,刘艳奋力地追赶进度。整整一年的时间,刘艳在美留学期间一直进行耐盐蛋白组学和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回国后,她相继开展耐盐水稻品种资源筛选和育种工作。

  苦心人,天不负。2022年,盐田育3号和盐田育4号在连云港市青口盐场、盐城市黄海农场以及市区周边县示范种植2000亩以上。目前,全市有9个耐盐碱水稻新品系进入国家、省级各类水稻区域试验。昔日的“不毛之地”能够飘出稻香,这背后离不开女博士刘艳和同事们的努力。经过连云港市农业科学团队十几年的技术攻关,选育出了多个耐盐碱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在沿海滩涂上推广种植,为黄淮海片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种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作为农业科研人员,人前人后都很难有光鲜亮丽的形象,陪伴他们的只有头顶的烈日和一路泥泞的阡陌。说是科研人员,其实还是要下田种地,水稻授粉、选种、收种等环节都不在实验室里面研究,而是要在水稻田里实打实地耕耘。每年5月份开始,刘艳及其所带领的水稻团队,就在港城各个实验基地开始水稻育种工作,到了六七月份插秧季节,基本上每天都是泥巴裹满裤腿、披星戴月回家。小区的保安和邻居看到她经常会问干什么的。刘艳总是笑着说种地刚回来刘艳的儿子每次看到妈妈,也会心疼地说道:“我们家的农民终于回来啦,辛苦啦!”

  农业科研人员的工作也没有固定的节假日,一切以农事农时为准。一年有多个节假日,但是对于一年要忙至少两季水稻育种的研究人员来说,很少有假期没有碰上农时,根本没法放假,地里一堆事情要去做。这么多年,刘艳都已经习惯了,她说自己其实就是农民。

  精心培育良种

  传承“禾下乘凉梦”

  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把还长,稻子比花生米还大,自己坐在底下乘凉;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

  当前,刘艳及其团队正在海南三亚躬耕阡陌,用行动去传承袁隆平院士的梦。“我们南繁基地共有20多亩试验田,在这里开展育种工作,能够一年多种一季,缩短育种年限。你看地里现在有刚插秧的、有已经开花的、有已经结果实的,各种状态的水稻都有。咱们基地有粳稻、籼稻、不育系等,这个时间主要开展杂交授粉工作。”简单介绍完基地的情况后,刘艳来到田间临时搭建的篷子内,开始忙碌。她坐在长木条搭成的简易板凳上,向塑料桶内的水稻颖壳中注水,接着弹花粉。

  “前一天下午挖出材料,当天下午剪颖壳,放了一夜后露水会让它的颖壳胀起来,第二天早上再弹粉,然后移栽到父本旁,等中午开花后进行授粉。”刘艳简要地讲述了工作的流程,但是实际工作却要细致很多,尤其是剪颖壳这一步,需要十足的耐心。每一株水稻上的稻壳难以计数,除去已经开花和太嫩的颖壳仍然剩下很多,每一个颖壳剪的时候,要正好在柱头上方位置,这考验的不仅是技术,还有研究人员的耐心。“虽然说重复剪颖壳很单调,但是我们做的就是简单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工作认真做。”刘艳抬起头笑着说。

  弹粉结束后,刘艳将写有材料信息的灰色方形牌子挂在水稻上,并用写上编号的长方形牛皮纸袋套在弹完粉的穗头上,将袋子下方折叠好后用回形针封住,上方可打开,以方便中午进行授粉。在篷内完成这些工作后,刘艳拿上这几株母本材料走进稻田,将它们栽种在相应的父本旁。

  刘艳一边种水稻,一边介绍:“我们会选择在连云港表现比较好的,但是存在个别性状缺陷的品种进行杂交,比如有些品种存在抗病性不好的,我们就会选择一个抗病性不错的与之做杂交,后代的话各个方面的表现就会比较优异,成功的杂交品种就像是集合了父母所有优点的小孩。”

  去年,市农科院耐盐植物试验基地的耐盐碱水稻迎来了丰收季,“连鉴12号”水稻品种在土壤盐分为千分之五左右、灌溉水为千分之三左右的盐碱地上,取得了每亩500公斤的水稻产量。在刘艳看来,耐盐碱水稻的研发与推广不仅是对国家耕地面积和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更是为广大靠种地为生的庄稼人带来更多希望。

  下一步,刘艳及其团队的工作计划就是选育出耐盐碱性更高的水稻品种,使在耐盐碱地上产出的水稻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能真正地用以盐碱地的开发,还能够让盐碱地变为藏粮仓,更好地践行国家提出的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战略。

  深耕水稻育种多年,刘艳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主持或参与选育出符合生产需要的连粳系列品种12个,近三年来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连粳15号、连粳16号、连粳17号、连粳18号、中种香糯等品种经营权转让费收益超过1500万元;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自主创新项目,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杂志发表了23篇论文;获得专利授权4项……除了水稻研究方面的成绩,近年来,刘艳还获得了很多荣誉,并当选了省人大代表。(李慧 潘斯伦 张智慧)

责编:连云港市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