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啊,这棚里都是正在培育中的葛根苗,再过几天吧,等它们发出芽来就能搬新家啦。”近日,在云台街道凌州村,孟祥龙在自家的地里录视频,只见他一手举着手机,一手指着地里码放整齐的黑色套袋,一脸兴奋。
孟祥龙是云台街道凌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平时忙着村里的大事小事之外,孟祥龙还有“第二职业”,这便是种好家里承包的8亩地。去年,孟祥龙通过网络直播,将试种的4亩葛根共计1000斤葛根粉零售到全国各地。有了这第一次经验,今年开春后他便将自家8亩地全部用于种植葛根。
“咱村的土地少,拿得出手的茶叶产量放在全街道都是垫底的。以我家为例,往年8亩地基本种的是葡萄。可这葡萄丰收期恰好赶上当地的雨季,收成很难有保障。”孟祥龙坦言,自2013年,被村民选为凌州村村委会主任,他就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带领大家致富的问题。因此,孟祥龙早就想要换掉葡萄。可是究竟种植什么好却一直没想好。近两年,在与农业、林业等部门进行乡村振兴的调研过程中,孟祥龙发现云台一带的葛根虽有名气,也颇受连云港本地人的喜欢,但由于私挖乱采屡禁不止,当地的葛根面临着减产甚至灭绝的危机。
“有人走歪路,到外地买葛根粉掺假。”每当听到这样的事情,孟祥龙都气愤异常。但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为什么我们不能种植葛根呢?”孟祥龙抓了一把田里的土告诉记者,凌州村紧挨着云台山,地里的土多为雨水冲刷下来的山土,是适合种植葛根的。
他的想法得到了农业专家的认可。2022年初,孟祥龙狠狠心扒掉了地里的葡萄藤,又以每株8角钱的价格从外地引进了葛根苗。因为是第一年种,毫无经验可谈,因此,从育苗到栽种,再到收获磨粉,一路下来,屡屡失败。“原来这葛根收了就得抓紧磨粉,不然存放了几天,出粉率就会大大降低。”孟祥龙心态好,每次失败他都当做“交学费”,不断地积累经验。4亩地,最终产出1000斤葛根粉,全部销售一空,每亩地净利润为1.5万元。“别看钱不多,我还积累了带货的经验呢。”孟祥龙笑着打开手机。原来,他在抖音上以“老村长新支书”为名,将自己种植葛根的过程播放出去,不仅引来了一众粉丝的关注,还利用这个渠道将自家的葛根粉销售一空,最远卖到了深圳。
“孟书记,都说你家种葛根效益不错,能不能卖点苗给我家也试试啊。”正说着话,村民谢某来到孟祥龙家地头,想当面请教一下种植葛根的事情。“都是乡里乡亲的,卖啥呀,等到月底苗长芽了就拿回去种。”孟祥龙边说边将谢某邀请到田里“学习”套袋技术。
谢某并不是第一个来孟书记家学习的。自从孟祥龙家放着好好的葡萄不种,栽种葛根后,陆陆续续就有不少好奇的村民过来参观、咨询。而这也正是孟祥龙希望看到的。“大家一起种植,成规模,也能成为我们村的新品牌。”孟祥龙激动地说。当了村里近10年“老村长”,孟祥龙不仅将自己的“致富经”全盘托出,还帮着有想法的村民一起订购育苗、收拾土壤,全村葛根的种植面积从去年的4亩,拓展到眼下30余亩。
“就算按照去年的效益来计算,这30多亩葛根也能带来近50万元的销售额。”孟祥龙感叹道,“下一步,咱村是要继续扩大面积、提高产量、形成规模效益,让葛根种植成为村里的一大特色产业。”
随着我市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绕山而居的凌州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里村外坑洼不平的路修好了,家家还都通上了自来水,在这里生活跟城市里几乎没啥区别。因此,与其说是“老村长”带货带出了村里特色产业,不如说,生活条件好了,村民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共同富裕成了大家的共同目标。(徐黎一 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