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淮安 > 正文
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党建赋能文明实践 服务绘就幸福图景
2025-10-23 16:29:00  来源:淮安市委宣传部  

乡村振兴,核心在党,关键在干。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成灌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重要抓手,持续探索“党建+文明实践”深度融合新路径,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凝聚群众、服务基层的坚强阵地,推动文明实践在乡村沃土生根开花,绘就产业兴旺、乡村秀美、农民富裕的幸福画卷。

筑牢“红色堡垒”,建强党群服务主阵地

乡村振兴,必须建强组织体系。施河镇成灌村紧抓农房改善政策契机,高标准建成鲁成社区,并于2023年9月正式投用配套党群服务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达2280平方米,突破传统办公模式,整合便民服务、党员活动、文化休闲、康养照护等多重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家园”。

走进中心,便民服务窗口运转高效,党员活动室学习氛围浓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丰富多元。农家书屋、爱心助餐点、康养区、爱心理发室、文艺排练室、积分超市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精准对接村民日常所需。特别是农家书屋专设儿童绘本区,配备4000余册少儿读物,成为村里众多留守儿童的“第二课堂”和温馨乐园。

阵地建好更要用好。村党组织将75名党员全部纳入网格管理,选聘11名党员中心户和7名村干部,分片联系10个村民小组,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活动。通过结对帮扶、认领“微心愿”、制定“微清单”等方式,把党的温暖转化为一件件民生实事,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凝聚力与服务力实现双提升。

做实“暖心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温度

基层治理有温度,群众幸福才有质感。施河镇成灌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起覆盖全面、内容丰富的惠民服务体系,推动党建赋能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服务”。

聚焦老年群体,村集体免费为80岁以上老人缴纳农村基本医疗保险,为50岁以上老人购买“福村宝”保险。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的“爱心理发室”,专门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同时,开设“爱心手工坊”,面向农村妇女和老年人开展仿真花制作培训,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人均月增收约1500元,惠及百余人。

成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度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精心打造“心理关爱室”,聘请两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通过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孩子们疏导情绪、缓解压力。此外,依托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节日慰问、上门帮扶、健康关怀等活动,累计服务超800人次,上门帮扶30余次,营造了和谐互助、向善向上的文明乡风。

激活“产业动能”,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施河镇成灌村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构建“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村党组织牵头创办“淮安成灌物业服务公司”,由村书记担任经理,“两委”干部参与运营,承接鲁成社区及周边村庄的环卫、绿化、养护等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40万元。同时,大力盘活闲置资源,通过空间治理回收水面176亩,整合建设用地343亩,发展稻虾、稻鸭共作等生态农业模式,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村集体投资435万元成立“淮安家乡美电子商务公司”,村集体控股51%,重点打造生榨菜籽油项目,并与百斯特、“品味林”等企业合作,共建京东、携程线上商城。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打造专业网络直播基地——“家乡美直播间”,借助电商平台,将百斯特“米达屋”米制品、“双木林”稻鸭米、陆河鲈鱼、“淮飞”羽绒制品、墩胡芡实等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电商平台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就连348省道旁曾经闲置的“取土坑”,也通过“腾笼换凤”转型为垂钓与养殖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再创10万元收益,沉睡资源焕发新生。

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从单一农业走向多元产业,从传统管理升级为精细服务,施河镇成灌村的生动实践,深刻印证了“党建强则发展强”的硬道理,也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夯实阵地、优化服务、振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在这里,一幅组织有力、服务暖心、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责编:秦春凤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