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在东台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市委主要领导表示,东台正锚定“绿色跨越”,高水平建设长三角最美“绿心”。将倍加呵护独特的生态禀赋,以更高标杆推进生态建设,努力让绿色成为东台最鲜明底色。
从彼时到现在,东台在高质量发展中,有定力、有勇气保护好生态优势,矢志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平原森林、沿海湿地、候鸟天堂如今已成为东台生态三张“金名片”。
“好山好水好风光,生态环境高质量”是百姓对宜居城市的美好愿景。过去的一年来,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东台的地更绿、水更清,以绿色托底、以蓝色装点天空——“东台蓝”在朋友圈频频刷屏。
“我的家乡,林、海、河、田浑然一体,湿地、平原、水网风情各异,优美自然生态令人一见倾心。总面积达128.9万亩的条子泥海边湿地,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世界上第二个湿地类自然遗产的核心区……生态绿+海洋蓝的诗意画卷在徐徐展开。”因疫情留在家乡的澳门大学生吾君在朋友圈抒发着对家乡的热爱,邀请同学来游玩。
今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7.4%,比去年同期上升22%。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和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基本实现全域“零化工”。通过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以及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建设,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8.36%以上。“全域旅游·全景东台”成为靓丽名片,沿海风光、人文寻根、田园观光等特色引人入胜。
全力打造平原森林、沿海湿地、候鸟天堂三张“金名片”,为黄海湿地成功申遗贡献东台智慧、彰显东台作为。
为更好保护自然保护区,东台市强化红线保护,完成了蹲门围垦养殖退渔还湿,在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任何生产经营设施,禁止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严禁开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在全省率先编制滨海湿地修复概念规划,面积约10万亩。设立了条子泥、高泥、东沙、滨海4个湿地保护小区,全市现有湿地保护率达到64%。实施“一片林”工程,开展“43211”工程建设,完成成片造林3.28万亩,森林抚育4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四旁植树108万株,建成省级“三化”示范村6个,森林村庄8个。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以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天网行动”“利剑行动”。开展增殖放流,仅2019年就实施海洋增殖放流19场次,累计放流海洋水生生物苗种13409万尾(粒)。内陆公益性增殖放流,放流四大家鱼鱼苗约12.8万尾。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在沿海停歇、繁殖和越冬的鸟类多达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类保护鸟类44种,包括勺嘴鹬、震旦雅雀、白鹳等濒危珍稀鸟类。
东台始终把生态作为第一取向,绿色化定位发展路径,坚定生态步伐。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更大力度推进绿色转型跨越,打造更富魅力和影响力的长三角“绿心”,以高度定力培育发展大健康、大旅游等绿色产业,培植差别化竞争力,努力建设沿海绿色发展示范区。东台市编制“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强化“三线一单”刚性约束,促进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深化“散乱污”企业整治,倒逼传统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加速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深化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推进化肥农药“双减”行动,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市着力培育世遗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全力叫响森林音乐节、湿地观鸟节、西溪七夕节等人气品牌,推出了条子泥观景台、犁木古街等“打卡”景点。乡村旅游发展亮点频现,安丰古镇、甘港老家、茧丝绸文化馆、西瓜博物馆等景点串联成富有特色的“环线农旅”。
今年以来,东台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思维,主动回应群众环境诉求,系统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废气、扬尘等12项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市区高排放车辆限行管理工作。重抓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化河道“三乱”“两违”专项整治,开展断面水质、水源地保护、重点水环境问题整改、近岸海域和海洋污染防治等攻坚,今年一季度,全市重点水体断面水质采测分离全部达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更好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徜徉在五烈镇大同新型农村社区,建新居与改旧房相结合,整体风貌协调有序,新小区和老村庄连成一体,美丽宜居新村庄靓容初现。东台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围绕绿色、生态、宜居的思路,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系统谋划,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乡土文脉传承,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行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实施村庄整治专项行动,实现全市348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全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结合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等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建设和改造。重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有率超40%。持续开展农村河道轮浚工程,建成生态样板河道18条。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改造,加快小、散、乱养殖粪污处理体系建设,规模畜禽养殖治理率达100%。严格“一虾两鱼”等高密度养殖场污染整治,“一虾两鱼”整治率达100%。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农机深耕、深翻技术,建立秸秆收储体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
蓝天就是幸福,碧水就是美丽——这是所有东台人共同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