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傍晚,天气微凉。位于时堰镇红庄村的森霸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缪昌国一身休闲装,躬着身子在苗圃里和几名工人一起调配药水。眼下这批中山杉幼苗即将进入炼苗关键期,抢抓时间做好施药管理尤为重要。
炼苗,顾名思义,就是对幼苗进行强化锻炼。缪昌国十分重视炼苗,因为这是他培育中山杉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法宝。经多方考察,缪昌国发现不少中山杉种植地区都是用温室大棚来育苗,这样培育出的中山杉苗木成活率往往很低。而缪昌国则采用连栋遮阳滴灌棚,能在保护地育苗的情况下,通过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化锻炼,使其定植后迅速适应陆地新环境,缩短缓苗期,增强对低温、大风等的抵抗能力,“我们的苗木移栽成活率超过70%。”缪昌国自豪地说。
“那边是育苗区域,总共600万株,在棚里就被客户订光了。那边稍高的是一年生苗木,有400多亩。这片成品苗今年舍不得卖,长到明年得值50元一株!”缪昌国走在林间,一边向记者介绍品种,一边讲述种植的种种窍门,俨然就是一个中山杉培育“专家”,但他做苗木培育也不过才一年多时间。“过去一直办厂做工业。”去年,缪昌国把目光聚焦在了具有绿色生态价值的中山杉苗木培育上。2018年,中央电视台一则关于万州生态修复新实践的报道,让不少人对中山杉有了新认识,也吸引了缪昌国的目光。中山杉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性强、病虫害少、生长速度快的特性让缪昌国感到惊奇:“在同样环境下,被江水浸泡近3个月的其它很多植物几乎全部枯死,而中山杉只死亡了两株,成活的中山杉居然还长得如此青翠茁壮!”中山杉因此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的骨干树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能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何乐不为?”缪昌国下定决心,在红庄村选址建设中山杉苗木培育基地。
但是从前对林业一窍不通的他该如何入手?缪昌国坚持向有经验的专家、大户请教学习。一年来,缪昌国去过浙江,到过靖江、建湖、大丰等地,只为取得苗木培育的真经。“起初确实遇到些困难。”由于缺乏经验,首批夏季扦插苗木,由于没有及时除草,导致入春后苗间杂草疯长,“草长得比苗木还高,苗木几乎完全被闷住,无法正常生长。”这急坏了缪昌国,“最后紧急请了一百多名工人,才将田间杂草除净。”经验在不断尝试中探索积累,一年下来,缪昌国不仅学会了基础培育方式,更在品种繁育、精细化管理上向更高标准迈进。基地与中科院南京分院中山杉植物研究所开展紧密合作,坚持技术指导,实现良种繁育。目前,森霸公司主要培育种植406、118两类中山杉品种。缪昌国说,这两个品种非常适合在沿海地区培育,不仅能很好地适应本市土壤特性,快速生长,而且树干笔直,树形非常美观。
傍晚时分,彩霞透过翠绿的中山杉苗木,映照着红庄村。林间小路上,不时有当地村民悠闲地散着步,呼吸空气清新,感受优美景色。村民有说有笑:“这里也不比城市里的公园差吧!”连绵的中山杉林成了当地的天然“绿色氧吧”,更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基地常年有当地和周边村民来务工。“每年七八月,是苗木夏季扦插期,也是基地最忙的时候,大概要请200多个工人。”缪昌国说,基地让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发挥了价值,很多村民在这里学习剪枝、扦插技术,更多了一个收入来源。如今,中山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缪昌国放眼全市,在周边镇村寻找土地扩大培育种植规模。“三年内建成省内最大的中山杉苗木基地,五年内建成全国最大的中山杉苗木基地。”缪昌国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