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东台 > 正文
江苏东台:文艺匠心绘就“群文”馨香 ——本市“五星工程奖”幕后的故事
2020-11-30 09:46:00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第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本市推送的少儿二胡齐奏《湿地映画》荣获音乐类五星工程奖,江淮说唱《相伴一生》荣获曲艺类五星工程奖。《相伴一生》和戏剧《一家一主》同时荣获网络最佳人气作品奖。

作品的评选结果,是对本市群文工作厉兵秣马、打磨优化的充分肯定。累累硕果的光鲜背后,一个个匠心追求的幕后故事,更加值得称道和挖掘。

星 火

“五星工程奖”是我省群众文艺的政府最高奖,也是省群众文艺的重要品牌赛事。入围终评的作品既充满时代气息,又贴近生活实际,往往引起大众共鸣,让观众获得娱乐体验的同时,精神上亦收获满满。

江淮说唱《相伴一生》就是一部将大众故事和时代精神完美融合的作品。故事并不复杂,市检查组到已脱贫的金山塘村检查“因疫返贫”工作,偏偏汇报工作前,“脱贫标兵”王建国却穿着旧军装,一副不体面的样子,究其原因,竟是为寻找身患阿尔兹海默症走失的妻子……该剧通过刻画一对恩爱一生的夫妻,代入“全民奔小康”“抗疫精神”等热点话题,表现对小康生活内涵的理解,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富足,更有精神层面的情与义。

为避免与历年节目形式雷同,市戏剧研究所所长仲春梅在构思上颇下了一番功夫,即“以小见大”。用小作品抒发大情怀,一对相敬如宾的老夫妻,一群可爱的父老乡亲,在他们身上,有军人和家属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有携手奋斗奔小康的美好愿景,也有执手相伴到老的人间真情。以生活打底,以情感动人,反映最鲜活的时代与人文,引领、打动观众,启发观众向上、向善、向美。

如果说,《相伴一生》是一首调和了生活味道和时代精神的田园诗,那么,少儿二胡齐奏《湿地映画》则描摹了一幅更具历史文化底蕴的世遗生态风景画。《湿地映画》由盐城市文化馆与本市文化馆、市实验小学联袂打造,开篇悠扬婉转,将滩涂湿地的原生态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中场鸟鸣清幽,展现海边精灵的灵动活泼;结尾高亢飞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美融合,仿若身临其境。

少儿二胡是东台久负盛名的文化名片,用儿童的纯真咏叹海滨的自然纯净,可谓恰到好处。《湿地映画》的前身是《春绿黄海》,目光原先仅聚焦在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的水杉、翠竹、风杨、银杏等。黄海湿地申遗成功后,条子泥、候鸟、林海、波涛等更多自然元素融汇其中,一曲对世遗湿地的悠扬赞歌自然飞扬而出。

打 磨

一台形式独特、情感炽热的节目,从策划到录音,从走位到彩排,作者的创意,形式的创新缺一不可。每一次打磨,都是一次升华,褪去生涩,方能呈现完美。

《湿地映画》曲目作者、盐城市文化馆馆长杭笑春介绍,这次创作是对新民乐的一种探索和创新。为了让古典二胡更加亲民化,杭笑春不断在创作过程中“充电加压”,力求表现形式的创新。《湿地映画》的演奏难度达到二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九级,但演奏者仅是一群7-14岁的孩子,难度可想而知。“孩子们都是没参过赛的新手,且其他地区选手的实力、评委的评判标准,我们也无从得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做得更好。”盐城市文化馆文艺部主任、节目导演杨莺说,第一次拿到曲目时,便被一节节洋溢着生命力的自然音符深深吸引,但对所有幕后演职人员来说,想要完美呈现这部作品却并不容易。

台上所有的游刃有余,均来自台下刻苦的练习。反复的彩排、推敲、甚至重建,促成了孩子们的成长,也成就了舞台上温婉灵动的美。

同样获得成长的,还有《相伴一生》的一群姑娘们。小淮剧《我是你的留守妻》获文化部群星奖、《土地的故事》《民工哥哥回家来》获省五星工程奖金奖,一部部风格特色显著、思想内涵深厚的精品力作,在姑娘们的倾情演绎下,展示出东台文艺创作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

为了挖掘本土曲艺亮点,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今年的曲艺节目《相伴一生》在表演形式上加入了扬州技艺“打碟儿”。“打碟儿”是扬州清曲中的传统技艺,是用筷子敲击瓷盘来伴奏。曲艺大师们大多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和研究才能技艺娴熟,这对主攻跳舞、唱歌的女演员来说挑战不小。

为了达到最佳舞台呈现,本市邀请省文化馆和省曲艺家协会的专业老师进行排演指导,全体演员克服严寒酷暑和零曲艺表演基础等困难,开展了高强度练习。从分脚本到背台词,从学唱词到走台步,从练眼神到打飞碟,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扣,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搬,当曲终谢幕时,雷鸣般的掌声是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最高褒奖。

绽 放

当第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舞台艺术类作品拉开终评帷幕,来自全省的群众文艺成果各臻其美,接受检验。弦动乐起,一个个音符悠悠流淌,洋溢着东台赤子的浓浓乡情,秀美湿地、生态绿洲悄然融进,沉浸其中,久久回味。

角落里的杨莺满面笑容,感慨万千。在上百次的排练后,孩子们从不熟悉曲谱到能独立完成各自选段,从拉准拍子到能群合群演,每一支旋律、每一个动作都浸满了汗水。终评舞台上,孩子们在音准上或许还有些小瑕疵,但更显得真实纯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让演奏更加轻松、富有乐趣。对杨莺来说,让孩子们释放快乐,尽情绽放,远比最后的结果更加重要。

事实上,《相伴一生》的主创团队对此次终评信心十足。“讲述百姓故事,体现地域特色,彰显人民情怀。表演形式和内容主题皆干货满满”,市锡剧团副团长张杨表示,无论是剧本的立意编排、唱腔的继承创新,还是音乐的点睛效果,《相伴一生》都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浓郁的地方音乐色彩。

一出地方戏,闪耀大舞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最终,《相伴一生》凭借平实的表现手法,情真意切的表演形式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完美演绎了东台这座城市的温暖和感动,讴歌了人与人之间互助、关爱的亲情友情,受到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聚 力

成长的舞台,总少不了一些特殊的陪伴和支持。

学习二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旦开始学习,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就逐步显现出来。毫无疑问,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送、督促、指导和陪伴,必不可少。无论是排练、初赛、复赛、终评,家长们总要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伴着孩子课前等待,课后消化。剧场外的马路牙子,排练厅的专用台阶,不管哪里,都会有那些期盼的身影。

正如某位家长所说,参赛不仅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增强音乐素养,更能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对道德风尚、良好品格的一次磨炼。

《相伴一生》的作曲戈弘老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当接到作曲的邀约后,立即放下手头所有事务潜心创作,以表达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故乡是走上创作之路的出发地,更是创作永不枯竭之泉。不仅如此,戈老还拉来自己的夫人,共同参与创作,教姑娘们打碟儿。五星工程奖的参选作品有严格的时长限制,临近终审,市锡剧团和市戏研所找到戈老,80岁的老人忍痛割爱,伏在案前抓紧删减选段、调整唱词,按时完成了台本的修改任务。

在成长的道路上,少年们比成年人更相信播种就会有希望,付出总会有回报。市文化馆吴妍、杨丽和王梓等老师担任了孩子们梦想的守护者、浇灌者,以收获更甜美丰硕的果实。不少初学小朋友基本功不到位,老师便陪着一条条过,将难点挑出,勤练苦练,练出音准控制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细节掌控能力,用合理的方式训练孩子们的定力,用爱和鼓励,激发孩子们对二胡的热忱。

其实,参选的两个节目都已“久经沙场”,无论是少儿春晚,还是送戏下乡,不少观众已欣赏过这些精彩节目。《相伴一生》作为送戏下乡的精品节目,已经走进了多个社区村居,演出数十场,为百姓带去了欢乐。市锡剧团那辆颜色鲜艳的舞台车,经历了酷日,经历了风雨,不变的是演员们的热情和认真,以及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情怀。

近年来,市文广旅局致力于经典传承、文艺创作、文化创新,着力打造一批接地气、有思想、有温度的本土原创精品力作。不仅将参评“五星工程奖”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计划,召开多次创意会、改稿会,系统化、制度化出产优秀原创节目,还邀请国家一级作家、知名作曲人以及国家一级编剧等参与节目制作,力争让本市的文化环境“既有高原,更有高峰”。

同样荣获五星工程奖网络最佳人气作品奖的戏剧《一家一主》,演遍东台大地,获得了满堂彩。从本市群文调演中脱颖而出,参与评选的舞蹈《秋韵》,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2020年首届江南舞蹈节获得总分第二的好成绩,荣获“最强王者”称号。获得荣誉和好评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东台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一批批文艺工作者突破创新,将才华和热情投入艺术创作中,推动本土文化繁荣兴盛。一部部凝聚东台元素的精品力作,收获百姓的口碑,留下时代的印记。我们有理由相信,东台文化的传承创新之路,将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

责编:盐城东台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