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芦蒲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问题导向,一线调研察民情。为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芦蒲镇组织全体镇委镇干深入到19个村(居)召开民情恳谈会,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意见,征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意见建议。与村民面对面商量解决当前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为下一步靶向落实、靶向整改奠定良好基础。
注重目标引领,精准把脉施良策。芦蒲镇围绕乡村振兴、管理服务、文明创建等方面,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成效。针对收集的意见建议,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制定印发《芦蒲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将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农房改善等 “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均列入为民办实事事项,由机关党员干部与各村(居)总支书记认领。同时压实相应责任人工作责任,督促做好落实、反馈,逐一对账销号,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突出重点重抓,实事实办求实效。工业是制约芦蒲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如何补短板、强弱项,促进芦蒲工业经济大发展。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芦蒲镇牢牢抓住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这一“牛鼻子”,强势招商引资,加快项目推进。全镇6家规上企业全部实现正增长,外向型经济实现零突破。围绕“功能稻米扩规模,果品加工增效益,水产养殖提品质,设施农业创特色”发展思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大、做优、做特现代农业。同时以罗码村金蝉养殖、三联村稻虾连作、新荡村循环水养殖为龙头,结合秋播规划,实施童北线、旅游二号线两公里范围内的土地流转,力求每村每年流转土地200亩、新建大棚600亩、培植林果500亩、发展高效水产养殖1000亩,多渠道、宽领域促进村级积累和农民收益“双增收”。
与此同时,芦蒲镇以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创建为抓手,积极争取农村道路改造计划,对芦联线、芦蒲线、蒲东大道西延等5条道路进行提档升级。排查维修镇区及镇郊路灯231盏。更换镇区灯饰、灯箱宣传牌51只,安装绿化带木栏杆2600米。同时对镇区5处公共厕所进行立面提升,完善配套设施,镇容镇貌有了明显改观。策应文明创建,加快对全镇5个新型农村社区的提档升级,侧重违建拆除、秩序规范、环境提升等方面。突出对马集学府新居进行全面提升,在优化环境基础上,竭力配全、配优休闲硬件,造浓文化氛围。围绕湖塘新建玻璃栈道、亲水平台、塑胶长道、观景台等,打造立体休闲观光湖景;围绕进口和主干道两侧,增添文化花墙、宣传版面等,营造爱党、爱国和新文明风尚的社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