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射阳经济开发区陈洋居委会的晨阳佳苑,目之所及,草木葱翠,花香四溢,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近年来,该居委会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面貌,走出了一条村美人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荣获“盐城市文明村”“盐城市最美乡村”“江苏省文明村”等称号。
走进6号楼304室,70平方米的新房子宽敞明亮、整洁漂亮,今年69岁的主人张士华正在卧室里悠闲地看电视。“在‘6·23’龙卷风灾害中,我住了40多年的老房子被完全摧毁,在后期安置中,没花一分钱就住上了现在的新房子,平日居委会还会帮忙给我安排一些杂工,参加草编、做做保洁卫生等力所能及的事,现在生活安稳有保障。”说起当前的生活,张士华满意。
在改善村民住房条件的同时,陈洋居委会还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引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画,使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61岁的顾乃秀是陈洋居委会二组居民,在“6·23”龙卷风灾害中家园被毁,一度精神压抑。在她最消沉的时候,居委会建成农民画一条街,她很幸运地成为第一批学员,几年来的画作经历令她受益匪浅。“现实的农村生活,与我画的一样美。我以前在家务农,现在学上画画,不仅生活丰富了,还增加了经济收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跟着好了起来,可以说是一举多得。”顾乃秀说,农民最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构思画作时,她就把丰收的场景和农家生活的和谐欢乐充分展示出来,让人们看到新农村的美好。如今,住上了新房子、学上了农民画的顾乃秀精神饱满、潜心创作,生活很充实。
与此同时,该居委会针对基层群众办事难的实际,创新推行“红色代办”服务,由全体居组干部担任红色代办员,根据分工,明确各项目承办人,全程跟踪办理,形成“接单-派单-承办-结单-回访”的一条“红色代办链”,确保待办事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该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顾天童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居委会今年已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集体积累已经达到10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促经济,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拓展集体增收渠道,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助力群众致富,致力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