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扬州 > 正文
扬州市邗江区沿湖村:“退”出好生态,唱响“渔家傲”
2022-11-08 09:06:00  来源:新华日报  

关键词:#生态宜居#

秋日傍晚,邵伯湖面洒满落日余晖,西岸的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三三两两的游客忙着拍照。村里的渔家乐已飘出饭菜香味,让人不由得齿颊生津。

沿湖村是扬州市唯一纯渔民居住的渔业村,全村仅0.8平方公里,早些年家家打鱼却并未致富,反倒成为“渔花子村”。近十年,随着渔民纷纷上岸,沿湖村紧扣渔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走出一条“渔歌唱晚”特色发展之路,被评为国家级“最美渔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

“新农人”:

政府搭台,“舞”出创业风采

“我们主打特色水产品,最大特点是新鲜。像野生鲫鱼,有烧花生米、咸菜、毛豆以及纯烧这4种做法……”介绍起自家特色,沿湖村常来渔家乐饭店老板沈常来滔滔不绝。

沿着主干道走进沿湖村,第一家饭店便是3层楼的常来渔家乐。沈常来曾在外做过木工、电焊工等,后来回村创业,“2014年村里开始谋划发展乡村旅游,我观察到逐渐有人自驾游来村里,但当时没有太多吃饭的地方,就和一名做厨师的朋友合开了渔家乐。”

在沈常来看来,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来村里一是为了休闲,二是想吃到特别的渔家风味。为了从鱼贩子手中“抢”到新鲜货源,他经常凌晨三四点出门拿货;为确保食材新鲜,他不断拓宽采购渠道,拜访附近的莲藕、芡实、菱角等种植户;为了改善用餐环境,他将老房子推倒重建,“建餐厅设计费花了8万元、建筑装潢花了220万元,饭店最多能同时接待120位客人。”

8年用心经营,生意越来越好。沈常来摸索营业规律,每年春节、四月起的“烟花三月”旅游节、“五一”和“十一”这4个节点,饭店生意最好。“客单价约120元,有一年国庆七天假期日均营业额2万元,目前七成客人是‘回头客’。”

沈常来计划,将渔家乐的二楼和三楼利用起来,改善装修和陈设,让客人更有宾至如归之感,同时开设明档优化散客餐饮服务。“创业8年,我的最大感受是,跟着政策走,绝对不会错。这几年推进乡村振兴,相当于政府为我们搭好了舞台,具体怎么‘舞’,就要看自己了。”

村干部:

退捕退养,“退”出一番好生态

沿湖村水域面积61.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604人,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过去几年,退捕退养和发展旅游业让村里环境更好,也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富了起来。

退捕退养让渔民失去了原先的生计,沿湖村如何扭转“退势”、进而发展旅游业带动乡村振兴?

村委会副主任刘安是土生土长的沿湖村人,2012年作为大学生村干部回村工作。他说,十年前沿湖村共有300多户,其中从事捕捞、养殖的各有100多户,但由于湖区易发生洪水且台风天气较多,捕捞与养殖收益一年比一年减少,村民人均收入变成邗江区倒数第一。“十年前我们就想转型,村民也很支持。我们先让受自然灾害较严重的渔民退捕退养,人社部门进行技能培训,他们进厂务工后收入逐步稳定下来。后来政府统一推进退捕退养工作,逐步实现所有渔民上岸。”

渔民上岸,渔文化并未消失。随着邵伯湖畔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沿湖村将发展眼光投向乡村旅游业。“退捕退养,加上2018年启动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我们获得补助资金用来改善基础设施,也引入社会资金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渔业。”刘安说。

随着村庄风貌的改变与自身营销的加强,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沿湖村。近几年,围绕“深休闲、微度假、慢文化、细体验”,沿湖村成立了2家渔文化旅游公司和2家专业合作社,注册“印象邵伯湖”系列商标,举办“邵伯湖美食文化节”“金秋品蟹节”等渔文化节活动;设立渔家学堂,组织渔民传承渔家面食、开展编排演唱“打渔令”等特色非遗活动;组建俏渔娘宣传队,创作编演“鱼灯舞”“水上迎亲”等特色舞蹈;与扬州市图书馆结对打造渔家书房,又相继启动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基地建设和桥港渔场、渔业科创园、湖心岛露营项目。村子逐步实现从传统一产到一三产融合、从捕鱼卖鱼到“卖旅游”的转变,如今全村已有15家渔家乐、8家民宿。2021年沿湖村旅游收入达28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245万元,渔民人均收入从10年前的不足6000元增加到3.4万元。

但沿湖村旅游业发展也存在梗阻。“我们很缺乏乡土人才尤其是专业做旅游项目的管理人才。全部打包给旅游经营公司运营固然省心,但我们更希望吸引本村在外的年轻人回乡、带动更多村民致富,这方面还需要多一些政策支持。”刘安说。

“原住民”:

退捕上岸,看到更美风景

提及近十年沿湖村的变化,62岁的村民马长才连连感叹。他从小生活在渔船上,几十年以打鱼为生,后来养了3年螃蟹和鱼,2020年村里全面退捕退养,他正式告别传统渔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上岸之后,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发生的变化。”马长才说,以前住的是窄小渔船、吃的是邵伯湖水,退捕退养后住进两层小楼、吃上自来水,门口还有块地种菜,生活水平与居住环境都有了显著提升。“以前沿湖村很破,连条好路都没有,根本没想过有人来玩。这几年搞旅游修了柏油路、装了路灯,村部前建的人工湖里开满荷花,好多村民做民宿和农家乐,一到‘五一’和国庆假期,路边停满了车。我们晚上到荷花栈道、邵伯湖大堤散步,生活比以前舒心多了。”

昔日渔民上岸之后,也并未失去收入来源。“村里搞旅游,年轻的就开店做生意,年纪大的,有的开游船,有的到饭店帮忙。我在村里的物业公司帮忙清理河道杂草,一年能挣两三万元;我家属在饭店帮忙,一年有三四万元。退捕以后,政府给我们全部上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现在每人每月能拿1300多元养老金。在村里基本上没什么大花销,这钱够用了。”马长才说。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高珊:

高质量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为世人留住美好乡愁。沿湖村立足退养还湖的生态工程,精心规划乡村旅游,打造“渔歌唱晚”最美乡村,唱响了转型发展的“渔家傲”。启示有二:一是着力美化生态环境。在退捕退养过程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让上岸的渔民安居乐业,既能享受现代化的生活品质,又能广开门路增收致富。二是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同质竞争日渐激烈,“以特取胜”方为上策。凭借独特的水休闲资源及渔文化底蕴,加快一、三产融合,吸引更多的游客流连忘返。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