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与祖国和时代同行,将‘小我’融入‘大我’,把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努力成长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近日,在学校的德育课上,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帆”理论宣讲团学生宣讲员沈银龙这样说道。
“扬帆”理论宣讲团立足校园,服务社会,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近年来,宣讲团累计线上线下志愿宣讲近1000场次,辐射大中小学30余所、企事业单位100余家、基层社区50余个,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辅导讲、先进典型示范讲、青年师生互动讲、线上线下同频讲”的创新模式。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理论宣讲接地气聚人心
“人类探求外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止,而在这漫长的探空历程中,除了男性身影,还有不少女性身影,她们在航空领域的成就与贡献不容忽视,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帆”网络思政中心,商学院党总支书记顾海燕正跟大学生们上一堂特殊的思政课。不同于以往的课堂,这节课以圆桌方式进行,轻松有趣。
顾海燕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帆”理论宣讲团的一员。“思政课教师讲授的是信仰的学问,回答的是时代的课题,担负的是立德树人的使命。我们要把信仰的道理讲深刻、把真理的味道说清楚,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顾海燕介绍,学校与相关部门联合打造了“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 E堂思政展芳华”等特色“微宣讲”系列作品,在各平台累计播放量超100万人次。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孟跃介绍,学校依托“扬帆”网络思政中心,“十七画生”“‘娜’时刻”等网络教育名师团队,以贴近学生的视角努力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用“网言网语”讲好“大道理”,通过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理论宣讲既能“面对面”,又能“键对键”,更能“心贴心”,把“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形成立体化呈现、精准化传播的格局。
化身“带货主播”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
“哈喽哈喽宝贝们,好物不是天天有,福利不是天天送,欢迎大家来到满天星助农直播间……”朝气蓬勃的话语、活力四射的氛围,这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直播现场。
记者了解到,“扬帆”理论宣讲团在“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将理论宣讲与助农直播相结合,已经组织了“千人直播助力湖北”等160场公益助农活动,销售农产品395万元,得到央视等200余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
“我是新生,参与助农直播的场次不算多,不过最多一场有两万人观看,卖出去那么多农产品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直播专业大一新生娄怡婷告诉记者。
说起2020年那场热度极高的“千人直播助力湖北”活动,电商学院教师孙吉感触颇深:“起初那些农民并不相信我们能帮他们卖掉滞销的农产品。助农团队从策划到踩点农产品生产地再到线上销售,最后用2个小时直播卖了60万斤滞销脐橙,让农民们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寻访抗美援朝老兵
从历史中汲取奋发动力
从2017年开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群大学生奔赴18个省市,寻访723位抗美援朝老兵,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记录英雄们的感人事迹,他们就是星火传承团队成员。
2017年,铁标退役入学后,在学院老师指导下,创立星火传承团队,将“寻访抗美援朝老兵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作为主要的社会实践任务。“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里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我们要把他们记录下来。”铁标说。
6年来,团队成员记录的文字多达192.5万字,录制的视频时长19512分钟。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将采访的历史细节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
“‘星火’不是简单地复刻历史,而是丰富历史细节,从中汲取奋发图强的动力。”星火传承团队负责人姜楠清介绍,将建立抗美援朝数字历史资料库,创建老兵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期刊等,成立星火传承志愿服务中心公益组织,同时利用VR技术呈现战争场景,让学习者获得沉浸式体验。
记者 胡迪 肖讷 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