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镇江 > 正文
赵亚夫:让农民在家门口“刨金”
2021-05-20 09:16:00  来源:新华日报  

5月17日,一场夏雨过后,在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土山土水园区智慧农场,绿油油的大豆苗冒出泥土20厘米左右,长势正好。按照计划,7月上旬大豆丰收后,田里再种植“越光”水稻,收获的稻米口感更好。这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赵亚夫最新研发推广的“豆后稻”,既丰富农产品种类,每亩田还能增收500元。

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赵亚夫的追求。扎根农村60年,赵亚夫提出“水田增粮、岗坡致富”的丘陵山区农业开发思路,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50多万亩,帮助农民增收近300亿元。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奖章、证书、奖牌。“总书记跟我说,要把成绩写在大地上。”赵亚夫表示,将继续带领农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前进,让农民在家门口“刨金”成为体面职业。

体面,在解决温饱中起步

1961年,20岁的赵亚夫从宜兴农林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工作。他决定扎根农村,为农民解决难题。

1963年,被雷锋精神打动的赵亚夫递交入党申请书。从那以后,他用一双丈量田地的脚、一颗紧贴农民的心,践行着初心和使命。赵亚夫潜心研究水稻、小麦高产技术,和同事们一起推广小麦、双季稻一年三熟制,创建了全省粮食单产最高的生产大队。

1982年,赵亚夫前往日本学习农业技术。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由此看到了丘陵地区农民致富的方向。“日本的农业结构中,90%以上是经济作物和畜禽养殖。”赵亚夫告诉记者。一年后回国,他的行李是13箱日本农业书籍和技术资料,还有20株原种草莓苗。

1984年,赵亚夫选择在如今的句容市白兔镇解塘村试种草莓,当年21岁的农技员张冬才第一个响应,种了9分地草莓。“那时大家对种植草莓认识不足,赵亚夫将草莓苗送给农户,但被当成草喂了猪羊。”张冬才说,第二年也只有20多名党员跟着种草莓,结果那一年草莓行情大好,每亩纯收入超过千元,一下子点燃了村民种植草莓的热情。1986年,以解塘村为中心,草莓迅速扩种到附近多个村,面积达万亩。先富起来的解塘人盖起二层小楼,这被当地人称为“草莓楼”。

赵亚夫随后又从日本引进葡萄种苗,落户现在的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有一年销售出了问题,烂了很多葡萄,我就跟村委和种植户商量办合作社,抱团闯市场。”1996年,赵亚夫牵头成立老方葡萄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远近闻名的“丁庄葡萄”。参加合作社的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比当时城镇居民收入还高。

如今,以白兔镇、茅山镇为核心,绵延30多公里、面积达10万亩的优质果树种植区,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体面,在共同富裕中发展

这几十年来,赵亚夫每年有200多天“泡”在田地里。2001年,年满60岁退休的赵亚夫主动请缨,以一名农技专家的身份前往当时茅山革命老区最贫穷的戴庄村,不拿报酬指导村民脱贫致富。

“之前重点培养科技示范户,但靠他们带领农民走共同致富道路很难。基层党员干部受党多年教育,理应成为农民致富带头人。”谈及前往戴庄村的初衷,赵亚夫说,要培养好村干部,由他们引领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和最初在解塘村的遭遇类似,赵亚夫在戴庄村一开始也吃了闭门羹。他便和村干部们一起,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实际行动,从培养示范户、建设示范园入手,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发动农民。

种桃大户彭玉和至今记得,2002年春节刚过,他被村干部拉去听赵亚夫的讲座。“大伙一听是在讲有机桃子,没一会儿就快走光了。”彭玉和告诉记者,他留到最后是因为“穷怕了”。赵亚夫把手头30亩桃林无偿转让给彭玉和,并提供技术指导,次年5月,桃树开花结果,给他带来7万元收入。这件事在村里炸开了锅。大家发现,这位“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有偿顾问”的老人是来真的。

很快,种植“越光”水稻、有机桃、茶叶、蔬菜等有机农业项目遍地开花。2006年,赵亚夫牵头成立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在社员代表大会上,村党总支书记当选理事长。

“合作社保障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让不会做生意的农民也能赚到钱。”赵亚夫以合作社主要种植的“越光”水稻为例,社员只负责田间管理,农机作业由合作社的农机服务站负责,年底合作社根据社员田间管理情况进行分红。去年,戴庄村人均收入达3.4万元。

2018年省政府办公厅发文,要求全省各地学习推广“戴庄经验”,全省30个“戴庄经验”推广试点村与戴庄村结成联盟,不断完善村社资源互利互赢模式。

体面,在后继有人中升华

在帮助农民致富的过程中,赵亚夫身边集聚起一批为农民服务的优秀农技专家:果树专家糜林“燃尽生命光,照亮富民路”,获得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葡萄专家芮东明被授予“镇江市人民奖章”这一地方最高荣誉……他们在赵亚夫的带领下,尽心竭力服务农民,从中涌现出6名全国劳模、8名省部级劳模。

2018年5月,句容市成立亚夫团队工作室,由赵亚夫担任总顾问,先后培育农村科技人才1200名,为句容100多个农村合作社、45万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2020年9月,镇江市从江苏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农科院等驻镇院校及地方农技推广机构,遴选220名农技专家组建镇江市亚夫科技服务团,为农业专家和经营主体搭建交流平台,通过线上交流、实地指导、技术帮扶等形式为农民开展精准服务。

在“亚夫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广阔农村,挥洒青春、实现梦想。汪厚俊、王忠立、李有意等38名新农菁英,发起成立亚夫团队工作室科技兴农青年集体,在赵亚夫的指导下,建立起“亚夫团队工作室+青年团队+青年专家+青创人才”的组织体系。

这个集体平均年龄35岁,重点培育新一代职业农民,涌现出张奎峰、王娟等葡萄产业能人,范亚君、黄西文等草莓产业能人,华梦丽、杜福海等水蜜桃产业能人,他们有的成为工作室专家,更多的则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头人。该集体荣获今年“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今年4月20日是赵亚夫80周岁生日。这一天,镇江市教育局、镇江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校村牵手兴农育人,亚夫精神薪火相传”教育实践活动。“农耕文化要一代代传下去,孩子们虽然人在城里,但可以心在农村、参加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赵亚夫说,他和团队将建设以农业种植为核心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成立“中小学社会活动实践基地”,并通过网络平台定期与学生互动,教育引导学生“爱农、助农、兴农”。

本报记者 晏培娟 钱飞 通讯员 谢志春 许鹏锋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