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全部工作完成,江苏大学药学院中药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蒋文昭才长舒了一口气,这也意味着今后将会有一位陌生人和他流着相同的“血”——这场捐赠历时3个月,只为给一位陌生人送去生的希望。蒋文昭也成为江大第3例、镇江市第122例、全省第1393例、全国第1776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一次“曲折”的捐献过程
“今年3月22日,一个来自湖北江汉的电话打给了我,她用熟悉的家乡话告诉我,我匹配上了一个白血病患者,问我愿不愿意捐献。”蒋文昭第一时间表示“非常乐意”,并告知对方自己在镇江上学,相关信息还要转到江苏来。
因为身边有两位好友接到过初配成功的电话,但由于非血缘关系的供需者之间配型相合率极低,二人均未能捐献成功,蒋文昭认为自己也许会像他们一样,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家人和同学。“没想到,4月中旬,江苏省骨髓库和镇江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接连给我打了电话,再次燃起了我的希望。”蒋文昭明确捐献意愿后,很快收到了进行高分辨配型和体检的通知。
第一次体检结果出来后,蒋文昭有点心律不齐,体重也较轻(对方75公斤,他只有54公斤)。“最难的是增重,我胃口不大,一顿饭吃不下那么多。”蒋文昭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合理增加饭量和运动量,调理好身体。
在等待第二次体检的过程中,蒋文昭告诉家人自己要捐献的事,“我姐一开始并不同意,后来我和她谈了一小时,她也去网上了解过后才同意。我爸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做一些见义勇为的事,还挺高兴的。”
在体检全部合格后,学校和市红十字会为蒋文昭举办了捐献欢送会。根据安排,蒋文昭原定于6月2日开始做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准备,就在出发前2天,蒋文昭接到通知,因患者身体原因,暂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间不确定。
“当时是早上,一起床就看到这个消息,感觉特别遗憾。”得知暂缓捐献,蒋文昭反而有点紧张和害怕,只能耐心等待捐献通知,继续保持好身体状态,希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造血干细胞。
和那位陌生人流着一样的“血”
直到6月5日,蒋文昭终于等到了继续捐献的通知。6月9日,蒋文昭前往南京明基医院,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最后的准备。在医院注射5天动员剂,早晚两次打针,蒋文昭感到骨痛、肌肉酸痛等不适,“这些症状都是正常现象,为了能救助病人,我可以克服。”
14日7时30分至当天13时,经过细胞分离机5个半小时的采集,蒋文昭顺利捐出2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病房里,药学院的老师为蒋文昭送上祝福鲜花,市红十字会授予他“博爱勋章”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表达对他的敬意。蒋文昭还收到了患者家属委托志愿者带来的感谢信,感谢他拯救生命,为一个家庭带来重生的机会。
3个月的捐献历程,从初筛到高分辨配型的确认,从体检到暂缓捐献,再到造血干细胞成功采集,只为给一位陌生人送去生的希望。一路走来,蒋文昭感慨:“特别感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感谢学校的关心和志愿者的悉心照顾,希望患者战胜病魔,今后会有一个陌生人跟我流着相同的‘血’。”
“00后”的蒋文昭是一名共产党员,生活中的他是一位充满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热血青年。2019年,蒋文昭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平时他热心公益,基本上每6个月捐献一次全血,已累计捐献全血2300毫升。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鼓励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行列中,为患者送去关爱和生的希望,也为全社会传递温暖的力量。”蒋文昭信心满满地说。本报记者 张翼 本报通讯员 单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