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泰州双喜临门,以高分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同时获评“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是对一座城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最高褒奖,更是泰州提升城市内在品质的新起点。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近年来,我市始终秉持这一理念,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一项项创建活动的开展,社会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攀升。
在繁忙的交通路口,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畅通无阻;在整洁的社区里,邻里百姓热情相迎、友善互助;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志愿者们一个个清澈的笑容,涌动着爱的暖流……
如今,漫步古城泰州,一街一景,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文明”的力量。
创建为民
立规矩、成方圆,坚持长效管理、常抓常新
无规矩不成方圆。落实落细各项创建工作,制度保证是根本。
舞动龙头,让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律动起来。2018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泰州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创建长效管理实施意见(2018—2020)》,不断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部门对口帮扶、单位文明延伸、志愿者供需对接、督查问责等工作机制,推动创建常态化。另一方面,将深化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的要求更加精准地得到落实,被称为“市长工作手册”和城市建设与治理的标杆。
为聚合起常态长效创建的强大合力,我市还探索“四个结合”,通过运用系统化思维,将创建要求与部门职能、属地创建与对口支援、条块与条线、常态创建与集中整治等有机结合,初步形成创建工作的科学运行机制。
文明创建,就要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曝短亮丑。
着眼长效管理,我市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测评制度,对各市(区)以及市区16个街道、19个乡镇,市级26家部门、单位,进行每两个月一次的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测评,测评结果进行通报反馈,测评成绩末位的还需上台“亮丑”表态。
在泰州,找茬也已成为一项制度。
市文明委搭建平台、畅通渠道。2017年推出违法停车市民随手拍APP,累计收集群众举报机动车违停图片35万余张,审核采用20万余张。今年推出“啄木泰州”市民随手拍活动,共收到市民举报问题线索16000多条,问题办结率近100%。
为打响文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人民战争”,泰州还开通监督热线,发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热线、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意见征集信息;设立媒体曝光台,邀请群众主动参与创建。
政府主导、区域联动、条块结合、全民参与、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每个板块都是主战场,每个部门都是主力军,每个人都是主人翁,文明城市创建在我市蔚然成风。
创建利民
补短板、攻弱项,着力解决群众身边事、烦心事
创建利民,改善民生,一直是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重中之重。
马路市场、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因为是无物管的开放式小区,海陵区城东街道东进小区环境每况愈下,一度成为居民口中的“菜场小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今年的文明创建中,城东街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整治“诟病顽疾”,共拆除违建32处,整治摊贩38个,劝导流动摊贩325个,清理垃圾150多车,还居民一个和谐优美的小区环境。此举也受到居民一致点赞:“头疼事”变成了“暖心事”。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2018年开始扎实开展城市建设与治理“六大提升”行动,2019年深入推进“城建惠民”两年行动,2020年有序推进市区10大类23项民生实事项目。
一项一项抓整改,一件一件去攻坚,泰州悄悄在改变:大马路干净了,背街小巷也更清爽了;老小区楼道全部点亮了,墙面整洁如新了;小区增加了生态停车位,停车不再那么难了;礼让斑马线的多了,交通环境更和谐了;小区鸟语花香多了,生活更舒心了……
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我市还清理整治了市区户外广告及标识标牌,设立了便民摊点,改造了农贸市场,解决了交通堵塞、污染环境、噪声扰民等问题。
城市文明创建,每个人都是最大的受益者。一件件触手可及的民生实事,使老百姓真切享受到了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实惠,也让这座古城更美更宜居。
创建靠民
重宣传、强引导,让市民成为常态创建的自觉主体
市民的文明素质,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一把标尺,更是成就城市文明的根本。
2020年1月1日,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史上首部地方性法规《泰州市文明行为条例》正式施行,以立法形式鼓励公民参与见义勇为、无偿献血、慈善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明确对乱发广告、高空抛物、广场舞扰民等不文明行为的罚则,为倡导文明行为、整治不文明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
凝心聚力,终将铸就文明之城;众志成城,必将共享文明之果。在泰州,重宣传、强引导,让市民成为常态创建的自觉主体。
深化“泰有礼”全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做知礼明礼、习礼用礼、守礼护礼、尊礼尚礼的泰州人”四大系列19个子活动,开展集中劝导示范日、志愿服务大集市、道德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市民群众“有序排队 文明礼让”进一步向保持1米线延伸,文明礼让成为市民的行为自觉。
着眼未来,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优秀传统文化“四进”校园、“书香飘万家”家庭亲子阅读、心理健康教育宣讲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教育实践活动,让全市105万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为城市文明的未来着上了一抹最为可贵的亮色……
系列活动的感染和熏陶,正在让500万市民接受一场文明的洗礼。而经历了文明洗礼的市民,也成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各层各级分别建立了10+n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推出《“1+7”文明实践“菜单”》,形成“志愿服务大集市”品牌模式。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199万多人,他们活跃在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构成了城市最靓丽的风景;而在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始于百姓需求、终于百姓满意”的志愿服务模式,更升华为一种理念。
文明新风持续吹拂,公民素养日益提升。
餐馆内,使用公筷成为了时尚;马路上,文明交通建设令“车让人”渐成共识;景区里,乱扔垃圾、乱刻乱画的情况越来越少;游玩中,文明旅游提醒着人们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上网时,人们更加理性,谩骂攻击成为个别现象……每一个个体的“小气场”,汇聚成为社会文明的“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