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宿迁 > 正文
宿迁市拟推荐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
2021-05-31 17:38:00  来源:文明宿迁  

宿迁市拟推荐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

按照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部署要求,宿迁市委宣传部、宿迁市文明办联合相关部门成立推选活动组,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推荐工作。经广泛发动、基层推荐、集中评审、部门考察,拟推荐周桂官、李公安、程兴国、孙正海、费存侠等5名同志作为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

根据评选表彰工作程序,现将候选人名单和简要事迹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2021年5月31日至6月4日。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评议监督,如有意见,请实名向市推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

通讯地址:宿迁市金桥商务大厦B座1204房间市委宣传部道德建设指导处;邮编:223800;联系电话:0527—84368715;传真:0527—84368713;电子邮箱:sqwmbzyzc@126.com。

宿迁市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推选活动组委会

2021年5月31日

宿迁市拟推荐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

简要事迹


周桂官

周桂官,男,1949年10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如东中学校长。

从花甲到古稀,为了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改变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周桂官和妻子樊志瑾支教沭阳已过十个年头,八届毕业生,近9000名学生考上本科高校,24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帮助25位孤儿学生圆了大学梦。他们始终无怨无悔,躬身力行,用担当教育扶贫使命的初心,为师生照亮前行之路。

忠诚担当,他义无反顾投身教育扶贫。2009年12月底,时任南通市如东县政协督导员、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的周桂官刚刚办理了退休手续,此时如东县委、县政府的一个决定打破了他本该安逸的退休生活:带领支教教师团队去苏北沭阳县办学扶贫。尽管家人反对、子女担心、好友劝阻,作为共产党员的周桂官还是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计较个人得失,沭阳需要我,我必须去。”同时他还做妻子思想工作,让妻子和自己一起参加支教。2010年1月,初到沭阳的他,看到新校舍还在图纸上,7月就要招生开学,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当时沭阳的教育生态和教育质量更令人担忧:2009年及之前数年,全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仅约1000人,连续四年清华北大“剃光头”,录取南大也寥寥无几,周桂官深深感到责任和压力比天大。半年时间周桂官在工地上跑坏了三双牛皮鞋,瘦了十多斤,他数十次往返于沭阳和如东,把工作做到了支教教师的家里。

大爱无言,他全心全意创办良心教育。“我们要办有良心的教育、负责任的教育、老百姓满意的教育。”他努力将办学理念融入教育管理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牵挂着全体教师的所思所虑所急。他关爱无依无靠的孤儿,每年春节都亲手为学生发压岁钱,勉励其好好学习,至今未有一个学生因为家贫而辍学。每年教师节,他都会给每个教师写祝福语,对教师工作生活等问题总是一一帮助协调解决。十年时间,他打造了一支政治方向坚定,业务素质精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013年9月以来,他先后9次捐出沭阳县政府奖励给他个人的奖金1213万元,设立“周桂官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杰出贡献教师和优秀学生标兵。

辛勤耕耘,他不断收获累累硕果。建校十年,周桂官与他的团队用责任和担当创建了一所让老百姓信任和满意的优质四星级高中。学校规模从2010年的879名学生,发展到今年5200名学生。高考本一达线率、生均总分连续八年位居宿迁市第一,连年荣获“宿迁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特等奖”。十年的风风雨雨,十年的砥砺前行,十年的坚毅执着,十年的发展变化,周桂官带领他的团队成功探索出改变贫困地区教育落后面貌的扶贫支教实践样本,并形成了强烈的“鲶鱼效应”,助推沭阳乃至宿迁市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

周桂官先后荣获“宿迁市感动教育十佳人物”“宿迁市荣誉市民”“领军校长”称号,2020年被宿迁市政府聘为教育顾问,荣登“江苏好人榜”、入围“中国好人榜”。

李公安

李公安,男,1984年6月生,泗洪县双沟镇城管队队员。

2021年1月9日,李公安路过循环河时听到有人呼救,他立即赶过去。听说有两个孩子落水,可在场的人大多是老年人,无法施救,情况危急。李公安毫不迟疑地跳进冰冷的河水中,用拳头砸开结实的冰面,救出了两个孩子。得知水中还有一个人,李公安不顾受伤的手和刚做过手术的腿,再次跳入水中,将孩子爷爷救上岸。

面对冰冷刺骨的河水,李公安奋不顾身跳到冰窟里救人,并成功救起祖孙三人的事情,在泗洪当地传为佳话,大家纷纷为李公安点赞。

见义勇为,他义无反顾。2021年小寒过后持续多天低温,造成泗洪境内一些河面结冰。1月9日中午12点,位于泗洪县双沟镇迎淮村的循环河边突然传来呼救声:“有人落水了,快来人啊!”就在危急时刻,路过此处的李公安奋不顾身跳下河水中救人,让祖孙三人转危为安。

1月9日李公安路过循环河时,听到有人呼救,于是赶紧跑过去。赶到现场时已经围了很多人,但是都是一些年纪大的人,也没办法施救。听到有人说,两个孩子因为在河面上玩滑冰落水后,他立即脱去外衣下水,连鞋子都没来得及脱。

为救孩童,他赤手砸冰。河水冰冷,河面大部分区域还结着厚实的冰,为快点找到落水的孩子,李公安握起拳头一拳一拳砸向了冰面,直到拳头砸出了血迹,才将冰面砸断。冰窟窿面积渐渐扩大,李公安终于看见了孩子的身影,他立刻游到孩子身旁,陆续将两个孩子托举到冰面上,岸上的人则帮忙抱上岸。

就在李公安打算上岸时,听到岸上有人说:“还有一个大人没上来。”李公安立即折回水中寻找,最终把两个孩子的爷爷安全救上了岸。

冰河救人,他忘记旧疾。把祖孙三人成功救上岸后,李公安悄悄离开了。原来,李公安前不久因为患上脉管炎,腿部刚做过手术,根本沾不了凉水。看着祖孙三人没事,他立刻赶回家中,对腿部进行紧急处理。晚上睡觉的时候,李公安感觉腿部发寒,几天之后他去医院复查。医生说,幸好他在冰水中待的时间不长,否则就有截肢的危险,医生还叮嘱他一定要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李公安说,救人的时候想不到自己的伤,只想救人,他们没事就是最好的结果。

面对冰冷刺骨的河水,李公安奋不顾身跳到冰窟里救人,并成功救起祖孙三人的事情,在泗洪当地传为佳话,不少村民为李公安的勇敢点赞。他的同事李洲说李公安平时就是一个认真负责、正直善良的人,无论是平时的工作还是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只要有任务,他都冲在最前面,这一次他救人之后也是立即回到了岗位上,我非常为他骄傲!

李公安的事迹先后被中江网、人民网江苏频道、学习强国江苏平台、中国县域经济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紫牛新闻、宿迁晚报等10多家媒体报道,荣登“宿迁好人榜”“江苏好人榜”。

程兴国

程兴国,男,194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宿迁市泗阳县电信局退休职工。

他,是一名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20年间倾心尽力让在程道口战役和林宫渡战斗中牺牲的530余名新四军战士有了安息之所,用脚步追寻历史为无名烈士立传,并甘当义务护陵人和战史、革命史讲解员。以一腔爱党爱军爱国之心,奏响了讲好英雄故事、传扬革命精神的最美乐章。

立志“建起来”,殚精竭虑让烈士安息长眠。2001年,军人出身的程兴国退休后居住在程道口老家,发现林宫渡战斗31座无名烈士墓因河道改造即将消失,程道口战役500多名无名烈士墓也没有纪念碑。他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让烈士有个家!”他自掏腰包,带领村民修复了31座抗日无名烈士墓,立起了“抗日先烈永垂不朽”墓碑,定期打扫修缮、组织纪念活动。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启动烈士陵园修复工程,程道口烈士陵园也成为全县第一批修缮的陵园。2013年清明节,程道口烈士陵园正式奠基兴建。

倾力“记下来”,奔波万里为烈士寻迹立传。烈士有墓无名、有陵无“迹”,一直是程兴国心中的憾事。他不顾年高体弱,全力搜寻、整理程道口战役和林宫渡战斗史料。十多年来,他几乎拿出自己的全部退休金,辗转泗阳、宿迁、涟水、灌云等地,走访200余人,行程超10000公里,寻访烈士线索1500多条,为10名无名烈士找到了亲人,先后整理出《陈毅军长在我家》《王光夏败走程道口》等十几个战斗故事,为《程道口战役》等著作提供了丰富佐证,在省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誓言“传下去”,讲好故事助红色薪火相传。陵园建好了,程兴国没有闲下来,主动当起义务护陵员和战史、革命史讲解员。2017年以来,党委政府加快程道口烈士陵园建设,程道口战役陈列展览馆落地竣工,成为市级党性教育基地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以传讲红色故事为主的“程兴国工作室”成立,程兴国每天为前来瞻仰的干群讲解那一场场壮烈的战斗情况和感人故事。同时,他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全县各机关单位、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传讲活动,成为近20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受众超1万人次。

程兴国的坚持,感动了一座城,带动了一群人,弘扬了全社会褒扬烈士、拥军爱军的良好风气,泗阳县内洪泽湖斗争纪念馆、新四军独立旅旅部等革命烈士陵园和遗迹全部得到修缮复建,涌现出姜维、王克荣等数十名义务护陵人,20余万干群走进红色基地接受教育。

程兴国先后荣获宿迁最美退役军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宿迁”人物、“感动中国·江苏年度人物”称号,荣登“江苏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孙正海

孙正海,男,汉族,1936年11月生,中共党员,泗洪县双沟镇雪二新村村民。

他是一名有着42年党龄的普通党员。18年前,他的家庭先后4人患癌,2人医治无效相继离世。他在接受直肠癌手术后,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面对生活磨难,他坚强面对、信守承诺,于2017年还清了因治病欠下的所有债务。债务还清后,他坚守“是党员就要把低保让给更需要的人”诤诤诺言,先后五次向村委会申请退出低保,用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的高风亮节。

斗病魔,坚强面对。2003年以来,孙正海及其老伴、大儿子、大儿媳妇等4人先后被查出患有癌症,老伴和大儿子终因病情恶化相继离开人世。他自己和大儿媳妇病情得到控制,但因治病不但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欠下了4万多元债务。2014年,村委会综合考虑孙正海的家庭情况,为他家办理了低保手续,有了这笔生活保障金,孙正海一家度过了生活中最难的关口。

还借款,信义为先。孙正海常对儿孙说:“人要讲信用,不论多么难,我们也要把债还上。”此后,为了还债,孙正海带着家人努力地劳动工作、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一日三餐,油盐酱醋,他都一遍一遍从脑子过,决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油。衣服破了,他就让大儿媳用针缝一缝继续穿;要洗澡了,只要不是太冷,他就绝不进澡堂。他省吃俭用地积攒着每一分钱,不停地偿还每一笔债,终于在2017年还清了所有债务,那一刻,他如释重负。

退低保,高风亮节。最艰难时刻,他深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也真正体验到农村低保对一个困难家庭的重要作用。他在心中暗暗承诺,只要还清欠款,就要退出低保!2017年11月还清债务后,他第一次向村委会提出申请。他说,他家的生活正在慢慢好转,他要把低保名额让给那些家庭更困难的人。村委会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未同意他退保。为此,孙正海一次次找村委会说明退保理由,直到2018年5月,他第5次提交申请,并向村委会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村委会为他召开表决会议,最终同意了老人的申请。在他的感召下,同村的不少低保户也相继申请退保,大家决心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脱掉贫困的帽子,不给国家添麻烦。

他守信还债、五退低保的事迹被当地百姓口口相传,受到了乡邻的交口称赞,一时成为佳话。江苏省委组织部领导登门看望孙正海,充分赞扬他的高尚举动,市、县相关领导也相继登门看望他,肯定他的诚信精神。

他始终牢牢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不忘奉献社会。新冠疫情期间,孙正海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2000元家底钱送到村支部,他说,钱不多,希望能在疫情防控上派上一点用场。

孙正海的事迹被新华日报、宿迁日报、宿迁晚报等媒体报道,先后荣获宿迁市最美乡贤、“感动宿迁”人物称号,荣登“江苏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费存侠

费存侠,女,1951年7月生,宿迁市宿城区项里街道项里社区居民,肢体叁级残疾。

行动不便的费存侠,生活本就艰辛,却始终心存大爱,先后抚养5名弃婴。脑瘫患儿不会吃饭,她“口对口”喂养,一喂就是32年。她不辞劳苦,为患病养女治病,让孩子们吃饱、穿暖的同时,还千方百计让他们接受教育,先后培养出3名大学生,用行动诠释人间大爱。身残志坚,胸怀大爱,她教子女知恩报德。费存侠抚养培育弃婴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身边人,让爱心传递、社会更暖。

视如己出,舍不得弃婴受苦。先把温热的粥放在床边,再将被窝里儿子的脑袋扶起来,靠在枕头上,然后“口对口”喂到嘴里……费存侠这样喂养脑瘫患儿罗永已32年,无怨无悔。罗永(化名)是她抚养的第一个孩子,他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一直瘫痪在床。1989年5月,明知孩子患有严重脑瘫,费存侠还是义务反顾抚养照顾,视如己出。“想想也是一条生命,我能活多大,他就可以活多久!他就是我的心头肉,既然我把他抱回家,就不会扔下他不管。”费存侠说。

无私奉献,见不得孤苦伶仃。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看不得孩子没人管”,在罗永之后,费存侠又先后抚养了4名弃婴。她不辞劳苦,为患病养女治病,让孩子健康成长。为了这些孩子,费存侠每天起早贪黑,既要赚奶粉钱、医药费,还要照顾好他们。多少年来,费存侠没给自己过一次生日,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吃穿用度全部优先给孩子。她说,自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但不能影响孩子们健康成长。

胸怀大爱,教子女知恩报德。费存侠吃苦耐劳、热心助人,谁家有困难,她总会上前帮一把,深受乡邻敬重。她不仅给孩子们母亲般的关爱,还坚持供他们上学,鼓励他们读书改变命运,先后把3个孩子送入了大学校门。“不少同龄人,中学毕业就辍学打工,她却坚持让我们上学,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孩子们心存感激。费存侠却说,“我不求回报,只要你们能好好过一辈子!”她从没想过“回报”的问题。“疼这些孩子的,也不只有我一个人,很多好心人特别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费存侠说,早在1998年,她家就被纳入低保帮扶,费存侠一直教育孩子们要努力工作,回报党和政府,回报社会。

身残志坚,心存大爱。含辛茹苦30余年,费存侠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但她却倾尽全力,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人间大爱,感动着、引领着身边人,中国文明网、中国江苏网、现代快报、搜狐网、网易新闻、腾讯网等媒体纷纷对老人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推送,荣登“江苏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责编:宿迁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