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宿迁 > 正文
探访!宿迁运河湾公园中的“海绵”巧思
2023-09-05 09:19:00  来源:宿迁网  

9月3日,阳光灿烂,宿迁运河湾公园里生机盎然,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运河湾公园是名副其实的“海绵公园”,让我们一起寻找藏于其中的海绵元素!

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前行,雨水花园、植草沟……随处可见这些海绵“老朋友”。公园内建有大量的海绵设施,在收集雨水的同时,也提高了公园的生态涵养功能。

运河湾公园北起宿迁闸,南至马陵路,全程约3.5公里,是宿迁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大运河文化带的亮点工程。公园内建设了大规模景观水体,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加强了公园的雨洪调蓄能力。水体水深在0.5米至1.5米,水体水位通过溢流堰、水闸等设施控制。降雨时,路面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收集至水体内,对公园水体进行补水,同时也缓解了市政管网排水压力。旱季时,通过提升泵将大运河水抽至公园水系内补水。

“运河湾公园不光风景独特,还特别适合锻炼。”市民陈望先说,雨后公园道路能迅速恢复干爽,这里是一个绝佳的健身场所。

据了解,为更好地实现对雨水的净化、调蓄,运河湾公园内部建设了多处分散式的雨水花园,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雨水花园可用于收集周边地表雨水,其特殊的下渗结构,可充分过滤、净化雨水。公园内还建设了约1600平方米植草沟,主要设置在公园的道路两侧,可将路面雨水收集导流至下游的雨水花园或景观水体中进行调蓄。

运河湾公园内部分路面采用了透水铺装,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可有效降低地表径流系数,减少地表径流量,提高排水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运河湾公园内种植的绿植也有讲究,市区运河堤路两侧的行道树均采用了生态树池的建设模式,生态树池比传统树池要下凹10厘米至15厘米,可实现对周边地表雨水的收集调蓄,进一步减轻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

通过多种海绵设施的组合应用,运河湾公园实现了雨水源头减排、面源污染削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0%。此外,公园内还建有“城市运河记忆馆”“苏玻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城市阳台”“西入口平台”等游憩服务设施,与园内的小溪沟壑、建筑小品构成了浑然一体的画卷。

“今年,我多次到运河湾公园春游,在松软的草坪上搭帐篷、放风筝、野餐,享受大好风光。秋天到了,我会继续选择到这里游玩,感受宿迁的生态环境之美。”市民刘女士说。

随着城市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越来越多。他们不仅需要可以“看得见”的草坪,还需要可以“坐下来”尽享一段时光的绿地空间。记者了解到,今年,宿迁启动了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首批开放共享公园绿地共计44处,运河湾公园正是其中之一。

运河湾公园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标志性工程之一,对大运河传承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运河人文历史的挖掘和展示,将公园建设和文化带建设有机结合;二是对运河生态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以植物景观为核心,栽植绿植10万平方米、草坪11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运河生态环境。

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在市区大大小小的公园中,市民只要细心观察,总能发现海绵设施。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净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里子”工程。

近年来,宿迁以系统规划为引领,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个又一个“海绵”项目落地,不仅对宿迁的生态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还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这些变化切实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民建绿、为城留水,城市品质不断升级,宜居幸福的生活得以再“加码”。(记者颜靖尧郑绪军)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