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最美大学毕业生”王长凯:基层,书写无悔青春
2021-08-03 07:38:00  来源:新华日报  

“陈爷爷,我又来看您啦。”7月15日,走过响水县张集中心社区何圩村的乡间小路,在距离陈道标家还有50米不到的地方,张集社区纪检干事、华余村党总支副书记、华余村团支部书记王长凯就热情熟络地打起招呼。

陈道标8年前患膀胱癌,治疗花光了家中积蓄,一家七口陷入困境。2019年,王长凯来到张集中心社区扶贫办工作,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他申请国家扶贫贷款两万元,从此,陈道标全家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养牛、养猪、养鸡,还种了20亩地,日子也慢慢滋润起来。

“小王每月都会来我家,帮我做些农活。”70岁的陈道标精神矍铄。他告诉记者,孙子陈国旺因办理学费补助与王长凯相识,当时需要建档立卡系统里的截图和县扶贫办的盖章,陈道标夫妻俩年事已高,腿脚不便,王长凯便主动承担办理学费补助的一切事务,并和陈国旺成了朋友。

王长凯今年25岁,这个来自兴化市的小伙子,毕业于徐州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在考取省名校优生定岗特选计划脱贫攻坚类选调生的同时,收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我在校时,校领导就经常鼓励我扎根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梦想。”王长凯在大学里连续两年前往西部支教,坚定了他到基层工作的决心。他认为,基层工作正需要和大学支教一样的情怀和力量。于是,王长凯毅然将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放进抽屉,来到张集中心社区工作。

2019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那时,从事办理扶贫贷款、学费补助等工作,我每天都与数据和表格打交道。”在此期间,王长凯认真学习脱贫攻坚相关文件和政策精神,积极宣传扶贫政策,详细了解每一个低收入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日积月累,他将全区1320户低收入户的致贫原因、脱贫方式、脱贫时间都熟记于心。

“说起小王,村里人人夸,就连80岁的老人都能和他谈笑风生。”村党总支书记袁以华对王长凯赞不绝口。疫情防控,王长凯始终冲在一线,整整4个月没回家乡,社区里凡是从外地高风险区回乡的人员,他都主动负责接送;逢年过节,他会自掏腰包,慰问村里五保户;虽然来的时间不长,却对村里情况了如指掌……在袁以华眼中,王长凯虽年轻,但工作能力不输任何一个村干部。

当年,王长凯在袁以华的带领下,帮助华余村10位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中有劳动力的人员找到事干,提高其家庭年收入,确保华余村113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全部脱贫,并利用村集体光伏发电站的空地种植油牡丹,带动当地20多名低收入户实现就近务工,每年给村集体增收超40万元。

王长凯通过微信与不少在外上大学的低收入户子女联系,时间一长都成了朋友,何佳伟便是其中一个。何佳伟从小与奶奶一起生活,在本科毕业时,对未来一片迷茫,王长凯得知后,鼓励他考研,并帮助他申请每年5000元的教育补助。“何佳伟拿到拟录取通知时,打电话激动地告诉了我。”王长凯说,何佳伟考上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研究生,并希望毕业后能够成为作物栽培农艺师,为家乡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张集中心社区每年在外读大学的低收入户子女近60人,王长凯平日里会给他们宣传国家政策、基层工作情况,鼓励他们回到基层、留在张集工作。“哪怕能留下一个人,都是有意义的。”王长凯话语坚定。

“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是共青团江苏省委推出的一项关爱“事实孤儿”群体的服务,“一间小屋,装着一个梦想,希望在这里,他们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王长凯怀抱着让孩子快乐成长的目的,已完成社区4户梦想小屋的全程改造工作。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前进,也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基层工作的队伍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今年7月,江苏省“最美大学毕业生”名单出炉,全省仅3名,王长凯是年纪最小的一位。

本报记者 华 钰

责编: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