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青春思政课,让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2022-05-19 09:09:00  来源:新华日报  

初夏时节,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传来喜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贾雯教师团队申报的“‘问渔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入选2022年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

5月13日早晨8点,音乐教育专业2021级2班的50名同学准时登录系统,连云港师专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陈朝晖在电脑屏幕前打开了精心准备的课件,开始了“大国关系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个专题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在一些人的固有印象中,思政课多是枯燥的理论,但连云港师专却把思政课变成了热门课。通过精心设计的“理论讲解+多元互动”教学方法,陈朝晖把有关“中美、中俄、中欧、美俄大国关系”等问题的思考与讨论生动地摆在了学生面前,经济合作与政治冲突、中欧互惠关系与地缘政治、中俄战略合作与经济关系等话题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热点,时而热烈互动探讨,时而聚精会神聆听,他们渐渐进入对“大国关系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与学习之中,这更悄然牵动着学生们对外交政策的深入思考、对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思索、对自身担当与历史责任的理解。

秉持原海州师范学校“海赣沭灌”地区早期党组织诞生地和革命活动基地的红色基因,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导,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致力于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思政课,在学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培养一批批心有大爱、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打造一堂堂主旨鲜明、铸魂育人的思政“金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应有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入脑入心”。

“我以前上思政课,总怕被提问。现在不一样了,比如老师在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候,她总是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现大量的史料和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有很强的代入感,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真实、有血有肉的马克思主义。”21级生物制药班学生翁蝶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思政课的主动学习能力,把思政课变成学生爱听的热门课,真正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是每一位连云港师专思政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他们的价值追求。”连云港师专党委书记杨浩表示。

为此,连云港师专的思政课教师注重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采用新技术手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学课程受到学生好评。

连云港师专从顶层设计开始,切实抓好学校思政课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工作,确保学校的思政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石,连云港师专作为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师范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的践行共识,在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上,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研习活动,推行青年教师导师项目,已经成为了学院教师队伍梯队建设的重要抓手。

5月14日,连云港师专每年举办的“乐群杯”教学大赛火热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开展了赛事指导活动。在贺明卫和王华影两位青年教师充分展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吴萍老师从专业知识的逻辑结构方面、郭海英老师从教师教学教态角度、孙召路老师从教师课件撰写等多重角度,给两位参赛青年教师提出了中肯实用的建议。

连云港师专加设独立的思政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活动,不断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同时,连云港师专致力推进“大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专门出台《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搭建马院与其他二级学院的“结对”平台,实行每2名思政课教师对接一个学院制度,打造一批思政课“精品课程”的同时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带动广大教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先生”,推动形成校域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使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连云港师专尤其注重加强思政课的实践性,致力于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小海狮”“知行社”“问渔思政”等公众号品牌,将学校思政教育活动、时政信息发布、学生思想动态、思政教育资源等有机融合。同时,学校党委积极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在今年年初建成思政课VR实训室,实现了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此外,学校党委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在打造“名师工作室”、构建连云港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促进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活化利用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思政课程建设道路。本报记者 吉凤竹 通讯员 汪广华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