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市村位于江阴市长泾镇南大门,下辖27个自然村,常住人口5933人,是一个底蕴深厚的红色村,抗日战争时期曾为新四军第六师师部驻地,谭震林在此领导指挥周边战役,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也与当地百姓建立起了鱼水深情。近年来,蒲市村以“红色蒲市、绿色家园”品牌为统领,有序推进蒲市里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立足生态文明、丰富精神文明、弘扬社会文明,特色突出,成效显著,获评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精神谱系
蒲市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一个软硬件设施完善、功能配备齐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使群众在活动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营养、尽赏文化盛宴、共扬文明新风。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整理汇编《新四军在长泾》100个红色故事,拍摄红色纪录片,开发“七个一”红培课程体系,打造“红耀新蒲”红色教育品牌。对蒲市里实施特色化改造,统筹推进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旧址、红色影院、铁军课堂、红色体验场馆及各类红色景观改造,建成可供体验式“游”学、沉浸式“忆”学、互动式“研”学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蒲市”的精神内核和品牌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年均吸引超7万人次到蒲市村进行红色文化体验。
擦亮振兴底色,共建宜居家园
绿色是蒲市村的生态底色和振兴之钥。蒲市村围绕靓化绿色风貌,对传统自然村陆续开展村庄整治,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美丽河湖,靓化村庄面貌,曾经陈旧破败的老村变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诗意田园。集聚现代气息和江南特色的新农村农房翻建集中居住点“聚谊家园”是江阴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幼儿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配套措施一应俱全,生动展现了蒲市人的新农村新生活。位于蒲市村南部的锡东生态园,自然环境优美、湿地资源丰富、滨水景观配套齐全,是周边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好去处。河长制、路长制、塘长制、人居环境积分制等长效管护机制的推行,让群众内生动力得到充分调动,全体蒲市人共同打造了一个共建共享、乡风文明的幸福家园。
打造品牌服务,涵育文明乡风
蒲市村持续巩固“全国文明村”创建成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为主体,部署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深化“理响蒲市三好声”老中青志愿宣讲服务,通过“理论+文艺+研学”个性化形式,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进基层治理“四治融合”,完善村规民约,实施“有事好商量”民主决策制,开展“美丽庭院”“五好文明家庭”示范评比活动,深化法治进村、文艺下乡服务,以自治润民心,以法治强民本,以德治淳民风,以智治促民享,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融合发展,描绘幸福路径
蒲市村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紧抓发展机遇,以融合发展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坚持“红旅”融合,开展蒲市里“小微文旅圈”建设,深挖红色内涵、改造旅游设施、串联红色路线,着力打造一个亮点突出、服务到位、特色鲜明的蒲市旅游“红色圈”。坚持“农旅”融合,与省农科院育种团队联合打造“蒲市大米”特色农产品品牌,与南农大产业研究院合作探索“共享农庄”模式,搭建村级供销社育、产、销全链式平台,依托农旅产业增加村级收入。坚持“文旅”融合,加快打造特色文化村庄,挖掘本土老手艺工匠、汇聚乡土非遗特色、弘扬本土民俗文化、提炼打造文化符号,引进优质文旅项目,策划举办“蒲市集”“蒲市丰收节”等特色节令活动,提高乡村文旅吸引力,将蒲市村打造成为新一站网红打卡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