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生活,从知识到实践,如今,劳动课已成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宿迁市各中小学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把课堂“搬进”田间、厨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耕耘,体味生活。
在宿迁经开区的青海湖路小学的“青厨房”烹饪课上,学生们围炉而立,或包饺子,或炸薯条,或卷寿司,锅铲翻飞间,教室里弥漫着诱人的香气,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自豪的笑容。
学生张译元说:“通过这样的劳动课程,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技能,现在我回到家可以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许多家务活了。”
据了解,学校积极实施“童耕童馔”劳动教育计划,创建“撷青园”“雀蓝苑”“四季庭”等多元化劳动实践场所,常态化开设劳动课程,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劳动。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湖路小学副校长彭春伟说:“我们发现,孩子的专注力、凝聚力特别好,尤其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合作团结的意识、珍惜劳动、珍惜食物的品质和精神。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劳动场域,丰富劳动内容,增设水产养殖和现代农作物种植。”
随着劳动课纳入中小学必修体系,教学空间也成功实现专业化拓展。玉泉山路小学组织学生去食堂“探秘”,了解一日三餐供应背后的故事。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则在耕耘播种中尽情感受泥土的温润与生命的脉动。
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王焉然说:“我们今天种了花生,以前还种过小麦、向日葵,老师带我们干了很多的农活,也认识了很多的农作物,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宿豫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张彬说:“小学生围绕生活自理的日常性劳动,初中生围绕增强技能的生产性劳动,高中生围绕职业体验的服务性劳动,分年级实施劳动清单,丰富劳动教育、实践、评价形式,着力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新时代劳动精神。”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近年来,宿迁市中小学校夯实“校内+校外”“基地+特色”“劳动+专题”三个载体,引导孩子们从书本走向自然,从课堂走向生活。2022年以来,宿迁市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标准,推动形成课程完善、资源丰富的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如今,形式多样的劳动课程已在学校落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丰富自我,充实自我。(记者:曹钰蓉 李雯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