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举行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认为,城市绿色发展需要多维度的探索创新,其中长江江苏段沿岸城市尤其是省会南京,更要做好探索和示范。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建议,要多措并举,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包括向电力系统大规模引入非化石能源,在交通部门推行电动化或用低碳燃料来替代,在自然系统里形成“负排放”,即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应对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等几大部门分阶段设定具体的节能减排目标。
化工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认为,“重化围江”的最佳解决方案,不是把化工厂一关了之,而是要开展全流域的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推动化工产业整体的提档升级,构建绿色高端、自主可控的现代重化工产业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武强表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是现代经济体系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这样的经济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很重要,其次需要专注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并把成果推向市场,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南京一年多前成立了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目前已经整合了40多家相关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建设“生态眼”等重大平台,孵化了一大批创新企业。“生态治理对于技术成果的要求很高,光靠企业单打独斗很难做出名堂,需要深层次的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副主任李爱民说。
由江苏沿江八市组成的扬子江城市群,是长江流域最有活力的发展区域之一,在全国的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理事长仇向洋表示,建设扬子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更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是把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系统工程。
仇向洋建议,南京作为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应以模式创新引领发展,生产上要坚持绿色产业发展,生态上要坚持环境综合治理和流域管理联动,生活上要探索共生城市、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等新的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董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