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故事】 “寒潮来了,您穿这么少,当心感冒啊。”迎面遇到社区老人,高李秀总不忘嘘寒问暖。老人也不忘“科普”:“没事儿!我和老伴都打了流感疫苗,很有效,我都好久没感冒了。”1月6日上午,高李秀像往常一样上门看望空巢老人。每周,社工都会把社区独居和空巢老人的情况摸一遍。
“过去的一年,我几乎忘记双休日是什么滋味了。”快人快语的高李秀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让人感慨万千。
2020年,对于高李秀来说,是负重前行的一年。担任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凤栖苑社区党委副书记的高李秀说,自己度过了十年社工生涯中“最艰难的一年”。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默默负重前行。”这句话,高李秀体会太深,疫情期间做梦都想要哪怕半天的休息。2018年听到暴雪预报,她决定晚上不回家,睡在办公室待命。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为社区的老老少少清出一条安全道路。2020年末,又是清晨扫雪,确保“一夜雪无”。
“非常态的工作状态,就这样持续着。去年大年三十,社区就因疫情紧急召开会议。”高李秀当时隐约感觉,仿佛有一头凶猛的巨兽正蛰伏在暗处。
从去年正月初五起,社区所有社工全部就位,开启“白+黑”连轴转模式。“疫情防控,社工24小时值班,人手实在不够,最长的一班值了36个小时,两个白班连着一个夜班,后半夜实在熬不住,就在值班室里睡一会儿。”回想起当时的日子,高李秀都不知道是怎么让自己坚持下来的。一直到2020年五六月份,社区所有人几乎都没有休过周末。
为居家隔离的居民送外卖、丢垃圾、送隔离人员去隔离点、巡查小区门岗……疫情最严峻的日子里,高李秀每天接触数百人。因担心家人安全,她让孩子和丈夫都去父母家住,自己一个人在家。“空巢”的日子里,高李秀调侃,她比从事IT行业的丈夫还要忙,照顾家人的担子全部由丈夫一人扛下。
“不仅身体累,精神更累。”高李秀坦言,有时个别居民的不配合,会令工作强度加倍。凤栖苑社区有18个小区,多为老旧小区,仅有17名社工,平均每名社工要负责300多户居民,老小区困难群体多,物业差,对社区依赖性强,社工压力更大。
以正在推行的南京生活垃圾分类为例,尽管社区前期做了多次调研,开了数场议事会,召集居民投票选点……“但有人嫌垃圾亭太近,也有人觉得太远。”让社工们无奈的是,有反对的居民甚至乱拖垃圾桶、乱丢垃圾,使垃圾分类进展变得缓慢。
为了防止人为破坏,社工三人一组,蹲守站岗,社区还聘请退休党员、支部书记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经过引导,现在不少居民都学会了垃圾分类,小区环境也变好了。”督导员车宗清说,很多居民都互相熟知,沟通起来相对容易。
尽管有诸多艰辛,但还有很多温暖人心的瞬间支撑着“高李秀们”继续坚守,“为居民解决问题后,他们开心满足的笑脸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疫情防控时,日夜值守家园,有居民会送上热气腾腾的烧麦;上门人口普查时,遇到饭点,居民热情留饭,或塞个苹果、面包。“东西我们不能收,但暖暖的心意收到了。”高李秀说,居民的认可、理解和尊重是社工最大的动力源。
“年轻、有思想、有深度、能吃苦!”在凤栖苑社区党委书记张娟眼中,高李秀就像一个发光的能量体,为其他社工树立了榜样。
2020年,高李秀带着伙伴们,扛起了疫情防控、生活垃圾分类、人口普查、爱国卫生月、文明城市创建等重担,守护住了居民的“静好岁月”。2021年一开年,高李秀尚未休息调整,又投入到冬季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继续站上一线岗位。
【跨年感言】 高李秀:2021年,惟愿国泰民安,但愿社工工作能轻松些,可以有正常的休息日,多些时间陪伴家人。还希望居民能够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实行属地化管理后,多数工作的落实都要社区来做,担子很重。我们的付出和收获往往不成正比,居民配合能大幅度减轻社工身上的重负。
【社区治理这一年】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民政系统迅速反应、全面动员,投入到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在社区联防联控中,“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显示了威力,30万社区网格人员被动员起来,摸排出疫情防控线索41万条,服务居家隔离人员546万人次。全省组建103支多学科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团队,3万余名专业社工参与疫情防控。
为了给社区减负,强化基层社区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省民政厅联合相关部门修订社区“两份清单”,推进“社区万能章”专项整治。
社区服务要创新,必须有一块固定的阵地。2020年,全省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全省城乡社区全部建立综合服务设施,其中85%的城乡社区达到每百户30平方米的新标准。
截至目前,全省拥有持证社工专业人才6.58万人,培养发展社工机构1693家。为了留住专业社工人才,89个县(市、区)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70个县(市、区)实行“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
全省2万多个社区基层自治全面推进,涌现出“掌上云社区”“社区天天乐”“睦邻议事坊”“马庄精神”等一大批基层群众自治鲜活案例。
本报记者 唐悦 见习记者 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