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城市记忆,用地方特色打造景观空间
南京市栖霞区尧化门的三元家园是新交付的保障房小区,目前已有不少居民入住。小区西南角原本是拆迁用的建筑工棚,脏乱差,今年这里建起了占地78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园”三元游园。“我现在每天早晨和晚饭后都要下楼来这里散散步,家门口有个小公园就是方便。”居民赵树明一脸满足地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处“口袋公园”位于太龙路与瑞霞路交叉口的三角地块,蜿蜒的步道两侧是品种多样的绿植,由于是高温天,有些新栽的绿植披上了遮阳网。游园内不仅配置了健身器材,还在遮阴廊架下设置了坐凳供居民休憩。整个公园设计以曲线和圆形为主,加上仿古的文化墙和别有洞天的拱门造型穿插其中,透着浓浓的古典文化风,移步异景,开合有致。
牵头项目建设的栖霞区城管局市政科工作人员钱炜介绍,游园所在的位置过去是三元祠村,因此整个园区设计的出发点是“保留城市记忆”,通过融入地域文化“三元祠”,用“天、地、水”三大自然元素演绎游园中的三大景观空间,呈现出“遇见天”(文化广场区)、“对话地”(休憩活动区)、“翻动水”(健康花园区)的时光三境,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层次和厚度,又凸显出城市地方文化特色。
融入红色基因,既美观实用又是党建窗口
同样是向历史文化要资源,老城区的火瓦巷找到了代表自己鲜明特征的红色基因。
火瓦巷与马府西街的交叉口原是一片2000平方米的小游园,去年9月,这里改造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口袋公园”红星广场,面貌焕然一新。为契合红色主题,广场内的绿植增加了杜鹃花等红花的配色。形似飘带般蜿蜒的人行栈桥,象征着红色精神似革命之火生生不息。场地中原有的一个四角亭被改造为红色朗读亭,成为团员青年活动基地。新建的党群服务驿站设有阅读休憩、急救、血压测量、无线网络等便民设施,还将长期开展各种社区文化活动。树荫下,布置了一些全民健身器械。“你看现在环境多好,变化很大。我是一个党龄50年的老党员,住在这里感到很光荣、很幸福,也很自豪。”附近龙王庙社区的居民冯宝安说。
火瓦巷历史悠久,据传在明代是烧瓦的地方,由此得名“火瓦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分布着十多个中共地下组织,是活跃的红色基地。秦淮区建设局城市建设科科长孙冉介绍,他们深度挖掘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提炼出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群众文化相互交织的设计思路,使“口袋公园”的功能进一步叠加,不仅美观实用,还是党建文化宣传的窗口。
建设讲究便民可达,功能复合还要绿色低碳
“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至1万平方米之间,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记者从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了解到,南京从2020年开始建设“口袋公园”,近两年来已建成34个“口袋公园”,今年还将建成28个。
有别于封闭式的景观绿地,“口袋公园”是一个开放的公园绿地空间,对于“口袋公园”建设,南京主要遵循“便民可达、功能复合、绿色低碳”三大原则。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规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结合老城更新、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选址在绿化覆盖率较低的片区,建设老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让居民出门5—10分钟即可到达一处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绿色共享空间,实现“便民可达”。“功能复合”是对“口袋公园”服务内容进行拓展和提升,在小小的公园里融入游憩休闲、健身运动、文化科普、公共服务等复合功能,因地制宜地融入功能相宜的服务设施,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的需求,为公园注入多元活力。“绿色低碳”,则是按照节约型园林绿化要求,在设计和建设上,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优先选用乡土植物,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记者发现,“口袋公园”建设中还运用到不少海绵城市设计,例如:道路使用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可有效收集周边雨水径流,既美观又环保。
或按照绿地系统规划新建,或将已有的街角绿地提档升级,增设便民设施、植入文化展示功能,一个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移步进园”。据介绍,截至2021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96%,建成区绿地率达40.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18平方米,三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