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全国模范法官”陈文军:“有温度的调解”感动无数案件当事人
2025-03-14 17:35:00  来源:南京文明网  

办理全国首例冷冻胚胎侵权认定案,入行21年经手4700多起案件,办理的案件有的成了全国司法考题,有的成了其他省市法院的“教材”,用“有温度的调解”感动了无数案件当事人。

2024年11月,人社部、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法官陈文军“全国模范法官”称号。迄今为止,南京仅3人获此殊荣。近日,在陈文军事迹报告会现场,记者见到了陈文军。“当法官,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他说。

爱“钻”的他办理全国首例冷冻胚胎侵权认定案

“他作为一名转业军人,进法院前竟然通过了司法考试。”玄武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王萍的一句话,透露了陈文军是个“狠人”。陈文军通过自学一次性通过法考,2004年从部队转业进入玄武区人民法院。在王萍的印象中,陈文军有股“钻”劲,钻证据、钻法律,经常为了一个案子给各庭长甚至法学院教授打电话征求意见。

一对夫妻在国外留学期间做了冷冻胚胎,女方因故回国,由男方每半年续交一次保管费,后来男方在没有告知女方的情况下不再续交费用,导致冷冻胚胎被废弃。这是全国首例对废弃冷冻胚胎是否构成侵权认定的案件,其时,既无法律明确规定,也无先例可循。

为了办这个案子,陈文军一次次跑到医院咨询生殖专家,了解到在人工辅助生育中,女性的付出和牺牲很大。据此,他做出“人体胚胎是‘带有情感因素特殊的物’”的定性,认定男方的行为构成侵权。这是全国对人体胚胎物属性认定的第一例生效判决。

自2007年被任命为审判员以来,陈文军每年的结案数都是全庭第一。

劳动合同法刚施行时,陈文军办理了一起送奶工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个案。他翻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四处请教研究劳动法的教授,最后创新认定双方为“承揽关系”,从而既稳定了送奶工的工作岗位,也避免了奶业公司陷入困局。

如今,陈文军爱较真的“老毛病”没改,为案子“多跑几趟”的习惯也没变。他说:“法官要用一次次公正的判决明晰是非对错,树立良好社会导向。”

不怕事,“赶着”帮老百姓解难题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最基层单位,处于定分止争、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身为孝陵卫法庭庭长的陈文军不但“不怕事”,还常主动“找事”,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市民卡退卡不收手续费的城市,就和他有关。

弯折市民卡不能退,这个问题曾困扰不少南京人。陈文军在审理相关退卡纠纷案件时发现,一些格式条款不合时宜,结案后他决定向市民卡公司发送司法建议,希望修改相关条款。随后,南京出台了市民卡弯折可退且无需手续费的相关规定,市民卡挂失后重新启用的时间也从原来的一年缩短为一周。

“法官除了定分止争,还肩负着助推社会治理的责任。”2021年起,陈文军利用孝陵卫法庭与司法所、社区建立的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分析研究解决方法。得益于此,孝陵卫一个老旧小区里22年无法使用的地下车库获得“新生”,为78户居民解了难题。

说起那时的场景,业主艾学珍还是很激动:“陈庭长三番五次来看车库情况,当时车库里全是垃圾腐物,味道特别难闻,他却带头进去把脏水抽干……他把裤管卷得老高,鞋子上全是泥,一直弯着身子干活,我们看了真的特别感动。”她告诉记者,法院与街道、社区、城管多方协调,申请到50万元为民办实事经费,将车库恢复原状。该案成为江苏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的首推案例。

让“有温度的调解”传承下去

“希望双方检索一下自己的‘亲’,盘点一下自己的‘爱’。原告应当有更多的担当,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给患有癌症的妻子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履行扶助义务。”这份不准予离婚的判决书,字里行间却透着温情,陈文军也因此被调侃为“最会煲鸡汤的法官”。

从民一庭、民二庭、劳动争议、家事、知识产权,到现在的孝陵卫法庭,陈文军在所有的民事条线都干过。有人说,陈庭长判的案子,不用担心“售后”问题。多年来,不乏败诉的当事人喝完陈文军的“鸡汤”写来感谢信,其中有什么秘诀?

年轻的法官助理宋泰炜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锻炼,懂了。“陈庭长的电话似乎永远打不完,他不光要把案件办结,还要把背后的纠纷、当事人心里的疙瘩一并化解。大家都放弃了,他还想着再试试。”她说,陈文军的调撤率是全庭最高的,高达90%,无论当事人矛盾多深,他都能发挥调解的优势,化解那道无形的墙。

记者透过一沓沓卷宗看到背后的故事:为了调解一起离婚纠纷,陈文军看完了3本医学书了解当事人病情;原告诉请撤销生母监护权,他却远赴云南坚持为女童寻找家人……每次调解成功,陈文军总是脚步轻快、哼着小曲,甚至会在中午给同事烙梅干菜饼,嘴上念叨着:不接地气的调解员不是好法官,和群众打交道啊,就像这饼要两面都烙透才香!(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忆玲)

责编:孙婷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