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
到高淳区砖墙镇,了解智能化公益性骨灰堂“福泽园”;去溧水区大仁山生命园,目睹现代升级版的殡仪服务机构+墓地;在雨花功德园,看全省最大的生态葬区……3月31日,南京市组织媒体集中宣传殡葬领域移风易俗的优秀经验做法,一个个镜头折射出南京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的殡葬新风尚。
镜头一
城乡公益性骨灰堂,满足逝有所安
高淳区西南端的砖墙镇,地处水乡圩区,历来缺乏公墓或骨灰纪念堂等殡葬设施。全镇原有近2万座坟墓,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和田间地头。随着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工程建设,不少坟墓多次迁移,家属不堪其苦。
“小墓园”折射“大民生”,补齐短板迫在眉睫。2019年,该镇利用位于茅城村东侧的一处废旧厂址,投入2500万余元新建了一座公益性骨灰纪念堂“福泽园”,设计安装骨灰存放架3万个格位,可满足全镇迁坟和今后30年新增骨灰存放的需求,是目前高淳区体量最大的公益性骨灰纪念堂。
对于骨灰迁入骨灰堂,给予“入堂”补偿,对于新增骨灰入堂存放,从减免基本丧葬服务费用,再到20年免费安放期,砖墙镇拿出真金白银。一个个做到群众心坎里的举措慢慢打消了村民的担忧和顾虑,砖墙人的观念从让逝者“入土为安”转变为“入堂为安”。
当年年底,散坟平迁工作全部完成,有近2万骨灰入堂,砖墙镇也成为南京市第一个无散坟镇。
不仅如此,砖墙镇隆兴村等地红白理事会还积极发挥作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反对铺张浪费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了乡村文明的新风尚。
记者了解到,结合当地民风民俗、乡土建筑风格,全市布局规划建设57座公益性骨灰堂。各区规划和自然资源、住建、民政等部门强化联动、全力配合,快速完成新建骨灰堂项目选址、招标、立项、规划、土地等手续办理。施工过程中坚持“专业施工、一线办公”,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细化到天,强力推进骨灰堂建设。
2019年,我市用时仅7个月新建52座、改扩建5座公益性骨灰堂,实现所有涉农街镇公益性骨灰堂全覆盖,安放全免费,全面补齐农村殡葬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我们为满足非涉农区居民基本丧葬需求,充分利用南京殡仪馆纪念环原有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将其改造建设成为南京城市公益性骨灰堂,这里总计规划格位3万个。”市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按照政策,凡户籍(或原籍)所在地为南京市主城四区以及栖霞区和雨花台区公益性骨灰堂未覆盖区域的逝者及其配偶、驻宁军队现役军人、驻宁军队管理保障的离退休干部(参照其居住干休所所在地居民享受相关权益),凭借相关证明可申请骨灰安放。此外,该馆纪念环原寄存房间,满足免费安放条件的,也可享受此政策。骨灰免费安放周期不超过20年。市民可来馆办理登记。
据统计,自2024年1月1日开放至今,南京殡仪馆纪念环共计接待办理骨灰免费安放业务近八千户。
此前,经广泛征名和专家组评议,南京首个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命名为“宁思园”,现已出台《南京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工作指引》,制定《南京城市公益性骨灰堂骨灰安放协议书》,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相关业务办理流程,真正做到“建、管、用”一体推进。
镜头二
大仁山生命园,现代升级版的殡仪服务机构+墓地
殡葬是民生大事,实现“逝有所安”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南京着力补齐殡葬服务设施供给不足短板,加快推进殡葬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殡葬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丧俗改革向纵深发展。
大仁山生命园就是我市殡葬设施建设的典型缩影。
“生命园”即现代升级版的殡仪服务机构+墓地,也是生命文化教育的场所。大仁山生命园位于溧水经济开发区,于2020年4月建成投用,总面积21.6万平方米,这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交通便利。
该生命园整体规划运用传统墓葬文化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将公墓和公园相结合,打造出格调清新自然、环境故土乡情、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古典园林风貌的新型墓园,为市民提供一座既可以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传统孝道文化的人生后花园,又是集合墓葬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大仁山墓地景观公园。
结合大仁山生命园现有殡葬服务设施,南京还探索开设生命文化纪念馆。纪念馆围绕人的出生、厚养、礼葬、传承、生态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以普通百姓生平小物件、小遗物、小故事为线索,教育群众更加珍惜和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生死观和价值观,以及对逝者的精神与文化传承的认知,进而逐步摒弃传统祭祀观念,确立绿色、生态祭祀理念。
镜头三
雨花功德园节地生态葬受青睐
推行节地生态葬,要移风易俗,要改变人们几千年承袭下来的丧葬观念,光有“想法”不够,还得有“办法”。
雨花功德园是江苏省最大的生态葬区。记者看到,这里有风格典雅的园林式古典壁葬长廊、庄重美观的塔葬、绿茵茵的草坪葬、回归自然的树葬、炫目的雨花石葬等多种安葬形式,为推进殡葬改革,规范骨灰处理提供了最佳途径。
据了解,该陵园通过精心设计与改造,将园区变得干净整洁、鸟语花香、绿草遍地,人们所到之处,看到的雨花功德园既是墓园,也是公园。
陵园还十分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近年来,雨花功德园推出“3D生态云葬”。“3D”代表从多层次全方位利用有限的空间,“生态”指所用石头采用原生态的花岗岩大理石材料,颠覆过去传统的骨灰盒形状,改为圆柱体骨灰盒,并且采用平行封闭式安装,既生态也节省用地空间。而“云”的概念则体现在祭拜逝者时,家属可通过扫描墓盖上的二维码,进入雨花功德园网上纪念馆,进入载有逝者照片、生平简历的个人主页,寄托哀思。
雨花功德园又创新推出“生命菁华”葬。以“蝶恋花”区域为例,总共48平方米,如果放置传统墓穴,只能放一二十个。但目前,这里可以同时安放88个生命晶玉葬、189个双穴壁葬、123个双穴生态墓,大大节省了土地资源。同时,这也体现了现代人对生命的全新态度,让缅怀追思更加人文、科学、环保。
据悉,新的奖补办法已经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新的奖补办法适用范围为:南京市户籍人员或驻宁部队现役军人逝世后,在本市经营性公墓内选择不留灰、不立碑生态安葬的逝者。根据奖补办法,首先是免除实施生态安葬所需落葬服务费用;其次,对于选择可降解骨灰盒的,按每具骨灰20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不使用骨灰盒的,按每具骨灰30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
截至目前,雨花功德园已安葬近万名的生态葬逝者,200平方米的生态葬区实现了生态节地的效果。经过多年不遗余力倡导零碳祭扫,该陵园还在南京市率先基本建成绿色无烟陵园。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殡葬服务专线96444集自动应答与人工服务于一体,涵盖殡葬问题咨询,政策法规宣传,殡葬服务机构查询,集体江葬、江祭活动报名及咨询、遗体接运服务登记等多项功能,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贴心服务。
目前,96444服务专线为市民提供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的殡葬服务。此外,市民在遇到殡葬服务领域的不规范行为时,也可以通过96444专线进行投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