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公示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名单,103名候选个人中30人入围、40个候选集体中30个入围。南京2名青年学者、1个青年创新团队脱颖而出,以突破“无人区”的勇气、扎根一线的精神、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荣光。
作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灵杰在量子科技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他领衔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引力子模,自主研发全球首台实验装置并搭建暗光实验室,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更被国际同行评价为“打开了探索量子引力的新窗口”。这一突破入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评选的“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杜灵杰也成为该榜单中唯一未满40岁的团队负责人。
此外,杜灵杰主持的省自然科学基金攀登项目、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以及5次登上《人民日报》(含头版)的报道记录,也印证了其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在江苏金陵机械制造总厂,33岁的张雯集被誉为装备保障“第一把焊枪”。这位全国空军装备修理系统最年轻的首席技师,凭借“一手准”的绝技,攻克了机载雷达微波模块故障率高、裸芯片级故障定位难等“卡脖子”问题,为战机的飞行安全和作战效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张雯集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屡创佳绩。他曾获手工焊接及返工返修竞赛世界冠军赛亚军、全国技术能手、金牌蓝天工匠、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个人工作室培养出世界冠军、中国冠军6名。
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火炸药青年创新团队有68人,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66%。在“火药王”王泽山院士的带领下,该团队勇攀科技高峰,原创核心技术使我国火炮射程提高20%以上,全面超越世界同类武器,解决了欧美尚未突破的技术瓶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合成N5-高能化合物,成果发表于《科学》《自然》杂志,成为新一代战略武器能量源。
该团队不仅在实验室里“炸响”创新,更将技术应用于国家重大活动,受邀承担北京奥运会、G20杭州峰会等活动烟花展演任务。在人才培养上,他们建立的火炸药拔尖创新人才体系,每年70%以上博士、80%以上硕士毕业生投身国防一线,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储备。
此次入选的3人(团队),是南京市“人才强市25条”政策成效的缩影。近年来,南京市通过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设立20亿元人才创新母基金、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等,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全周期服务”。
针对重点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南京市还制定实施“重点产业人才7策”,探索构建供需匹配、双向贯通的产才融合机制,分类精准引才育才。此外,南京市把改革方向聚焦到人才“关键小事”上,重点抓好院士专家、青年人才等“关键群体”,用好“紫金山英才卡”以及“12345”人才服务热线等“关键渠道”,持续优化服务生态,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南京日报 记者 余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