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深挖政德文化资源 厚植廉洁从政观
2020-04-17 10:10:00  来源:苏州日报  

况公祠寄托了对“为政以德”思想的推崇与传承,是宝贵的文化遗存和精神财富。□记者 徐志强摄

苏报讯(记者朱琦)4月16日,作为全省首家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改造后的况公祠正式开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乐明出席活动并致辞。

明朝知府况钟治苏13年,是古代清官的典范。位于姑苏区西美巷的况公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不仅承载了百姓对况公的深厚情感,更寄托了后世对“为政以德”这一治世思想的推崇与传承,是宝贵的文化遗存和精神财富。

去年,市纪委监委启动了以“为政以德”精神为主线的况公祠综合布展升级改造项目。改造后的况公祠设“壮阔生平”“卓越功勋”“政德润苏”“德言誉赞”“政德传承”“政德绵长”六大主题展厅。值得一提的是,苏州文庙府学收藏的观德碑在改造过程中被复制进况公祠,寓理于物,进一步丰富况公祠的教化作用。

刘乐明在致辞中表示,市纪委监委将以况公祠政德教育基地开放为契机,继续深入挖掘苏州政德教育文化资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以敢闯必胜的信念、敢争必赢的勇气,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坚持在创新载体、丰富内容上下功夫,深入挖掘我市丰厚的廉洁文化历史和人文资源,特别是以东汉末年清官陆绩任满归吴郡时“取石压舱”避风浪的“廉石”为代表,积极打造“廉石”品牌,凝聚“以文化人、向善向上”的精神动力,不断提升廉洁文化的渲染力和感召力,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之路。

4月16日下午在况公祠政德教育基地的政德大讲堂,举办了主题为《知古鉴今,政德典范况钟的当代价值》的政德文化沙龙首期活动。

据悉,下周起,“清廉e苏州”公众号将开通况公祠参观预约,先期面向单位,后期逐步对个人开放。馆内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请按照相关规定有序参观。

相关报道

崭新亮相的况公祠充分发掘历史文化遗存,用好用活政德教育资源——

激活“为政以德”新时代内涵

□苏报记者朱琦

4月16日,作为全省首家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改造修缮后的况公祠以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触摸承载古贤治世思想的观德碑、循着延秋舫和退思斋,一桩桩况钟为政以德的动人事迹在六大主题展厅中徐徐展开,涤荡心灵,浸润人心。

移步换景知典故

“政德”贯穿六大展厅

况公祠作为我市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存之一,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了后世对先贤的推崇与传承。为充分发掘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用好用活政德教育资源,去年3月,市纪委监委启动况公祠综合布展升级改造项目,打造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壮阔生平”“卓越功勋”“政德润苏”“德言誉赞”“政德传承”和“政德绵长”六大展厅,以“政德”为精神主线,串联起一代清官况钟的光辉政绩和执政理念。

况公祠整体色调以黑白为主,融合场景造景、艺术雕塑、多媒体互动等展项。设在享堂的“壮阔生平”厅,以图文形式展示况钟生平,通过况钟雕像、供桌等器物,最大程度呈现原貌。“卓越功勋”厅设在延秋舫,着重围绕况钟“三离三留”,展示了况钟治苏13年演绎的青史佳话。

新媒体丰富呈现

穿越时空对话况钟

观看实景演出昆剧《十五贯》、多媒体幻影成像、穿越数百年和况钟对话、走一走“廉洁地图”……况公祠在保持祠堂整体框架不动的前提下,运用固有空间结构和现代技术手段,让参观者切身感受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的高贵品质,以及修身齐家、择友化民的个人魅力。

来到设在延秋舫的“卓越功勋”厅,点击“况钟与苏州”查询屏,能详细了解况钟在苏州铺路筑桥、重修府学、延续文脉、修祠立德等故事。三段多媒体幻影成像,形象地还原了苏州百姓挽留况钟和护送况钟灵柩回归故里的场景,故事感人、引人深思。“政德润苏”厅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与况钟“对话”的环节,参观者可选择官吏、士子或百姓的角色,穿越时空和况钟互动。“政德传承”厅内陈列了“廉洁地图”,参观者只要脚踩地图,便可打破地域局限,相应的廉洁文化示范点就会出现在大屏上。

在六大展厅的基础上,况公祠因地制宜设置了四个过渡区。正门入口内廊道的四块苏式砖雕讲述了“九府难治”“繁剧尤甚”“三途并用”“才出龙冈”等况钟来苏的背景,古戏台上真人实景演出的昆剧《十五贯》讲述了况钟平反冤狱的故事,后院天井依托粉墙绘制了况钟诗意《仙鹤绕堂图》,外廊道以书条石刊刻诗文。

复制文庙观德碑

丰富发展教化作用

在况公祠古戏台旁的白墙一角,矗立着一座古朴庄重的观德碑。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修缮将文庙府学收藏的观德碑复制进况公祠,寓理于物,如同清康熙年间苏州知府陈鹏年将廉石移至况公祠一侧,传承廉廉相称、教育警示之效。

据了解,观德碑为南宋苏州知府赵与筹所立,寄托了他以“德”引领社会风尚、与“德”相守的理想,这种治世理想正是况钟治苏追求。况钟治苏期间效法先贤,先后重修吴地先祖泰伯、春秋名臣伍子胥和北宋名臣范仲淹、苏东坡等庙祠,旨在弘扬古人德政,以期淳风化俗、倡教礼乐。此次修祠制碑,既是对古贤治世思想的传承,也是况公祠教化作用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更是政德教育基地的点睛之笔。

既要保护古建筑,更要挖掘背后的文化特质。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况公祠打造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意义深刻的政德教育基地。一方面,这是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的一个样本,可以让古城丰富的文化遗产在现实传承中体现价值;另一方面,改造况公祠也是新时代加强政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对“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有利于实现情感上的亲近,心灵上的净化。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