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江苏省文明委《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吴江区委《苏州市吴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为高质量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域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吴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试点工作。近日,吴江区文明委印发了《吴江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了四个具体提升行动。
一、思想引领提升行动
打造理论宣讲平台
以吴江区委党校(行政学院)、基层党校、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党群服务中心、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党员电教中心、道德讲堂等为主要阵地,以融媒体中心、智慧吴江等为平台依托,通过设计制作通俗化、大众化、分众化的融媒体产品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进理论宣讲进村进户、入脑入心。整合区镇村三级政策宣传资源,发挥理论名嘴和宣讲志愿者作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帮助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打造“众说学习”宣讲品牌。
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
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特定群体节日,深入挖掘活跃在全区各行各业的优秀志愿者、时代工匠、最美人物、道德模范等典型,建立数据库,完善选、评、礼、述“时代新人”制度体系,每月评选发布吴江“时代新人”,从激励、回馈及保障三个方面出台针对吴江“时代新人”的激励嘉许制度,通过全媒体宣传报道、道德讲堂等载体,广泛宣传宣讲“时代新人”的先进事迹,在全社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文明风尚,引导群众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事,带动更多的人崇德向善,打造“德善之城,志愿吴江”品牌。
构建更接地气的传播方式
贴近群众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统筹利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深入工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等,用“接地气”的表达、“有温度”的内容、“有活力”的互动,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用大白话说天下事,持续深入地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爱、敬、诚、善”主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资源整合提升行动
建立阵地资源清单
按照省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要求,查弱项,补短板,逐步完善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阵地。坚持“分级整合、分类管理”,区实践中心、区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分别整合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青年之家、道德讲堂、职工服务中心、体育场馆、成人学校、未成年人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资源,按照五大平台的分类,对每个阵地的人员队伍、活动内容、工作方式和服务对象等进行清单式管理。
提升阵地使用效率
以打造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和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为引领,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的提质升级。鼓励各类阵地资源在机构、人员、设施等权属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进行统筹整合、共享使用,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拓展线上多元平台
建好用好线上“一云四屏”云志愿平台,通过深入调研分析,精准梳理群众需求和五大平台资源,将理论宣讲、文学艺术、科学普及、教育服务、社会慈善、法律普及、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等各类群众需求项目化,通过线上线下发布,实现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与志愿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
三、志愿服务提升行动
志愿者参与广泛化
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走近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要充分吸纳本单位在职员工加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摸清哪些人有一技之长,哪些人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广泛招募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精准化的教育培训,形成固定的志愿服务力量,让志愿者队伍常在基层、常在身边。机关干部要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带头常态化从事志愿服务行动,原则上年服务时长不低于24小时。各区镇志愿者年服务时长24小时占比要达到注册志愿者人数的25%以上,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内生动力。
志愿者队伍专业化
组织青年、巾帼和文化、文艺、科技、医疗、环保、司法等重点领域志愿者力量,统筹社会公益组织,为群众提供专业志愿服务。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配置“8+N”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包括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8支常备队伍和其他若干支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志愿者队伍专业水平。
志愿者保障体系化
坚定“社会需要无私奉献者,奉献者理应受到社会礼遇尊崇”的决心,链接社会资源,出台以精神奖励为主,激励、回馈、保障“三位一体”的全区志愿者激励嘉许制度,给予志愿者星级评定、积分兑换、免费保险、景区旅游、公共交通等礼遇;选树推广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先进典型,选树10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团队、1000名优秀实践员和10000户文明实践示范户,增强志愿者的自豪感荣誉感。
四、精准服务提升行动
“配送”普惠性服务项目
各地、各部门要及时研判基层和群众基本需求,创新服务项目内容,结合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文明健康、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工作实际,动态发布供需信息,公示服务项目和活动安排,方便群众及时查询预约,实现供需双向互动。要通过大数据准确分析群众需求变化、志愿团队差异、项目实施状况,及时调整工作部署,调配资源力量。
“定制”特惠性服务项目
各实践所、站要着眼满足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借助村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深入群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经过合理性筛选,精准梳理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特别聚焦空巢老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残疾人以及特困群体。积极探索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不断提高服务项目的精准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广泛开展主题志愿服务项目
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动员全区志愿者参与到“我为城市添光彩”“文明实践进网格”“美丽庭院建设”等主题志愿服务行动中。同时,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志愿活动,在文明实践中丰富提升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成立长三角新时代文明实践联盟,统筹全区资源,联动策划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合力打造长三角文明风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