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江湾焕新滋养“最美江村”
2021-10-25 10:55:00  来源:苏州日报  

长江大保护带来发展大机遇,融入张家港湾建设,放大生态红利推进乡村振兴——

村庄名片

张家港市德积街道

永兴村

永兴村位于张家港市德积街道东北部,北枕2.6公里的长江岸线,全村总面积2.92平方公里,设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6000人。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0名。该村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园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江苏省生态文明村”等。

万里长江奔流入海,最后一道大弯留给了张家港。

金秋时节,走进张家港湾,更能感受到“江海交汇第一湾”的壮阔。放眼望去,江堤蜿蜒,草木葱茏,货轮穿梭。

江水拍打着岸边,卷起朵朵浪花。岸边散落的村庄,犹如闪亮的浪花,映照着“长江大保护”的温情故事,演绎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这就是张家港市德积街道永兴村,一个“看得见江水,记得住乡愁,听得到红色故事”的江边村庄。“‘最美江村’是永兴村引以为傲的名片,更是永兴人代代相守的责任担当。”永兴村党总支书记黄学贤说,长江大保护带来发展大机遇,将深度融入张家港湾建设,推进“红旅、文旅、农旅、绿旅”融合发展,放大生态红利,推进乡村振兴。

“树码”续乡愁

来到永兴村,“忆乡林”格外暖人心。

这是张家港湾建设的生态妙笔,更是永兴村民的乡愁寄托。

紧靠长江的永兴村,大多数村民家中,有一棵祖辈种下的树。张家港湾生态建设中,有些村民要动迁,人能搬走,家前屋后的树却没法跟着搬。黄学贤说,为了守住村民们这份特殊的乡愁,村里决定将500余户村民的树移植到一起,建成这片“忆乡林”。其中,树龄长的超过100年,短的也有30年。

在村里的精心呵护下,“忆乡林”里的500多棵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每棵树上挂着的小牌子,写着树名、树龄、树主人以及格言等信息。手机扫描小牌子最下方的二维码,会看到树主人的家庭档案。

“忆乡林”入口的位置,是永兴村十二组村民郭春华家里的树。扫描二维码,这棵有着30年树龄的榆树就会向人们讲述郭春华一家的故事:“当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到来时,那棵榆树就像武士一样守在院中。”“围绕着榆树奔跑的孩子已经长大成家,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无论身在何处,家在、根在、情在。”

村民姚汉彬家的香樟树,树龄有50多年,是家里几代人共同的记忆。“每到夏天,我就喜欢坐在树下,乘乘凉,唠唠嗑。我的孙子就搬个小板凳,在大树下听我讲故事。”姚汉彬说。移植到“忆乡林”后,他隔三差五就来看望这位“老伙计”,“虽然我们一家人已经不住在村里,但树在,根在,家就在”。

一棵树,是守望;二维码,是传承。

结合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精品示范区建设,永兴村在村主要道路补植1000余棵梨树和乌桕树,在“忆乡林”西侧建设了百亩生态梨园,种植3000余棵梨树。

10余年间,永兴村种下了100多个品种的1万多棵树。一草一木,散发浓浓乡愁,诉说着村民们珍爱绿水青山的执着;一树一码,奔涌阵阵暖意,见证着村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

“锈带”变“秀带”

“忆乡林”温情脉脉,不远处的芦苇滩风情满满。黄学贤介绍,这是长江自南京段往东少有的保存完好的成片芦苇滩,共有6000多亩,经常刷屏市民朋友圈,各种稀有鸟类是这里的“常客”。

原生态江滩,为最美代言。驻足亲水栈道,与江风对饮;坐在赑屃亭内,掬水色入怀。

说起家门口的变化,70岁的村民方金付感慨万千:“这里以前分布着20家大小企业,杂乱无章。记忆中的工业码头、长明造船厂已经拆除,现在成了绿色生态带。”

“锈带”变“秀带”,江村展新颜。

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实施,2019年,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启动。作为张家港湾核心区域,永兴村铁腕整治沿江大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江堤内侧河道水质。拆除10万余平方米违建,清理161户养殖场。村域内河水质从劣五类提升到三类,疏浚24条村级河道,实现串联成网,构建江河循环,展现灵秀的“水韵江南”。

黄学贤说:“永兴村告别了近半个世纪的养殖业,也迎来了新机遇,开启了新征程。”

近年来,永兴村锚定“生态立村”战略,做优滨江旅游业态,精心培育江边人家、江上草堂、河边人家等特色农家餐馆,带动村级经济稳步提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乡风民风持续转变。

漫步永兴村,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江堤内外成一色,家前屋后皆是景。

黄学贤说,要以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契机,整合张家港湾生态湿地公园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村房屋集中规划,努力构建“环境优美、江水秀美、古建精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村新家园。

“留白”带“留量”

今年的国庆假期,永兴村“鱼禾”农家乐的负责人黄胜良异常忙碌。“在这里吃饭,生态美景就是一道菜。凭着这道‘看家菜’,来永兴村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惬意的黄胜良说:“有了绿水青山,就能换来金山银山。”

江湾焕新、江滩刷屏、江村出圈,一处“生态留白”,引来了“流量”,更带来了“留量”。据介绍,每年来永兴村的市民及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农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左右。

永兴村“兴村特岗”书记孙虎告诉记者,今年推出的“看最美江村、聚前行动力”创意主题团建服务很受欢迎,目前已接待50余批次企事业单位参加,直接增加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近80万元。

把生态优势转变成富民优势,永兴村全力推进红旅、文旅、农旅、绿旅“四旅融合”综合体项目。

高端精品江景民宿集群令人期待。记者看到,一幢木质结构的两层建筑正在紧张施工。该民宿由村集体建设,彰显明清特色,设计精巧,用材精良。黄学贤说,在村里的带动下,已有16户村民打算把农房改造成民宿。

目前,永兴村正在加速推进现代文旅产业,打造红绿相融合、古朴而现代、时尚而经典的“最美江村”。具体包括:“一核”是永兴生态园;“二环”即水陆两条观光环线,乡村威尼斯、田园徒步线;“三街”指沿江老街、民俗美食街、现代文创街;“四区”包括江湾风情区、红色革命区、乡愁文化区、恬雅生活区。

“一二三四”布局新场景,“江村十境”拓出新内涵。

孙虎介绍,“江村十境”说的是十个点位,分别为乡愁拾忆、江村蝶变、陌上耕耘、密林挑战、游园惊梦、江畔逢君、渔歌唱晚、栈桥悟心、后浪扬帆、河埭闻香。

永兴村紧邻长江,曾经是隐蔽的“红色交通线”。革命岁月中,有20余名战士牺牲在这里,留下一个个红色故事。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永兴村结合“时光里的船”党建项目,挖掘红色资源,复原红色遗址,弘扬红船文化,做亮红旅融合。

“永葆党员本色,立足生态底色,提升共富成色,”黄学贤说,通过开发适合村民参与的文旅项目和文创产品,让村民共享绿色发展收益,激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把生态红利转化为富民红利。(苏报采访报道组)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