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碧水蓝天间唱响文明“三重奏”
2024-07-29 10:37:00  来源:苏州日报  

打造绿色“零碳”美丽乡村,补齐“生态文明”这块拼图。近日,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与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达成综合能源服务合作,探讨通过分布式光伏+绿电+智慧运维等方式,为电站村生态园的“文明实践圈”“乡村漫市集”等文旅景点及电站花苑“文明楼道”等文明实践阵地在内的场所提供“绿电”。

从一颗葡萄出发,电站村做大做优林果产业,做优做靓特色田园风光,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共富路;从生态园里的“文明实践圈”,到集中居住小区里的“睦邻小家”,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彻电站村的田边地头。

如今,随着绿色低碳画卷全面铺开,电站村发掘生态文明与自身禀赋的契合性,为乡村文明价值重构打开一个更加广阔的时空,一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交织而成的“三重奏”在碧水蓝天间徐徐唱响。

农旅融合走出乡村振兴“共富路”

歼-7B战机、59式中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走进电站村的国防教育园,一群威武霸气的“大家伙”映入眼帘,这些不是高仿真模型,而是不久前刚“落户”电站村的退役军事装备。

依托这个特色景点,电站村开展“重走长征路”、国家安全教育日亲子活动等面向青少年的趣味课程,让孩子们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在心中种下红色种子。

将双拥优抚与农文旅发展相结合,是电站村玩转“文明+文旅”的一个缩影。

电站村从2005年开始种植葡萄,2006年底利用集中的土地资源,建设太仓第一个“生态园”,将林果产业作为村里主要的农业产业,通过创办农产品产销、田展农场、田园劳务等专业合作社,做大做优林果产业。

电站林果的名气打响了,村里开始考虑如何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让“小水果”产生“大效益”。

从自身的优势出发,电站村选择了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通过建设完善游船码头、开心农场、房车露营基地、湖畔木屋民宿、乡村·漫市集等一批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串起“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由点及面、串珠成链,构建完整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国际田园艺术综合体。

2023年,全村农旅融合实现游客接待量达4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5800万元。目前,电站村已经成为一个拥有约2亿元经济体量的富裕村,村级可支配收入近3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近5万元。

村里发展好了,村民的“红利”不能落下。在每年进行各类困难慰问的基础上,电站村推出大额医疗费用再补贴、困难助学等政策,年累计发放股份分红及各类补助慰问金300多万元。同时,依托合作社载体,为全村10多名困难家庭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

文明新风吹彻“景点”“楼道”

走进电站生态园,一条4.3公里的健身步道串联起家风家训林、草药科普基地、农耕文化园、清风林、乡村法治公园等多个文明实践阵地,形成可以边走边看边学的“文明实践圈”。

看得见的是一个个特色文明实践“阵地”,看不见的是各个行业、部门文明资源的下沉。

依托这些阵地,电站村“引流”廉政、党建、统战、国安等多方资源,推出“碧水蓝天小卫士”“我是普法小律师”“《本草纲目》识百草”等点单式课程,策划“闪闪红星润童心”“传统文化代代传”“小小田园主理人”等项目。

“理论学习+文明传播+实景融入”的教育形式不仅深受本村村民喜爱,还通过与旅游资源的结合,让周边游客在旅游中接受文明熏陶。

如果说生态园里的“文明实践圈”,联系起了各行各业的外部资源,那么楼道里的“睦邻小家”则更注重挖掘村民的内生能动性。

电站村对楼道进行“量体裁衣”式微改造,打造编织馆、学习馆、记忆馆等23个主题鲜明的楼道空间“睦邻点”。在此基础上,村民在楼道内共同商议制定出文明楼道积分制度,通过亮化十大类内容对小区业主的文明行为、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情况进行积分累计,一季度一考核、一年一兑换,并绘制季度积分认定汇总表,在小程序、电子屏、公告栏进行公示。村民可以根据积分换取礼遇券,在电站花苑便民超市进行物品兑换,引导群众更广泛参与文明实践。

村里还组建由30多位“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五老”志愿者、“法律明白人”、双创导师等群体构成的文明实践带头人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打通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制定并落实村规民约,规划实施《电站花苑文明积分细则》,逐步推进文明乡风在基层深入人心。

2023年以来,电站村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90余场,服务人次达2000余人次,有效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明之风从“景点”吹向“楼道”,“小家带大家”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已经逐渐成形。在此基础上,电站村不断打通“楼道”与“景点”的联系点,形成文明新风“内循环”。

生态园里的“开心农场”,也是村里的“睦邻小家种植体验园”,村民们可以用自家的文明积分,认养梨树、抵扣农场租金,既和村民分享了生态园发展的红利,又让村民在无形中浸润文明之风。

“零碳”发展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从昔日贫穷落后的薄弱村慢慢变成如今的富裕村,电站村不仅打赢了经济发展的“翻身仗”,更找到了乡村建设的新模式。

在农业生产集中化的过程中,电站村依托林果基地规模化提档升级,构建机械化作业和精细化管理模式,陆续引进果园升降式运输机、开沟培土机、乘坐式割草机等智慧化果园管理设备,实现果园“慧”生产、“慧”管理,获评苏州市首批“美丽果园”示范村。

在生态园建设过程中,电站村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生态园路渠进一步提档,道路进行黑色化处理,主干道两侧绿化完成升级,周边河道环境不断美化,场景氛围亮化布置核心区夜间景观灯营造氛围,一系列基础设施齐备完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村里还通过无人机飞巡与廉勤监督员实地勘察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对乡村道路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电站村还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院所都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与各类科技能源企业也有过深入的交流。

有了数字“基座”的基础,也有生态转型的需求,电站村发掘生态文明的内涵与自身禀赋的契合性,开展“零碳”乡村探索之路。

“村里能源资源丰富,拥有风、光、水、地热等自然能源,开发潜力巨大。”电站村党委书记王义平介绍,通过与协鑫的牵手合作,村里将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地区光伏、风电等分布式能源发展,持续推进农村电网的能级;推进农作物秸秆、林业废料、禽畜粪便等农村生物质能源多元化利用;加强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构建绿色、多元的农村能源体系。

面向未来,电站村将把零碳发展融入发展的各项事业中,着力推动零碳经济、零碳文化,打造绿色零碳美丽乡村。□苏报驻太仓记者 周哲 刘争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