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着一口常熟方言,讲着老百姓听得懂、理解得了的直白话语,总是帮助大家改变各种落后观念,永远自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这是常熟海虞的百万流量播主“元元翠翠”横跨20年,无论哪个时代都能吸引老百姓不断关注的“流量”密码。
村村都有“元元”和“翠翠”
说起来,“元元翠翠”的诞生也是无心插柳。
2004年年初,“元元”汤建堂身兼海虞镇民政办主任和文化站站长。《婚姻登记条例》(2003年版)刚于上一年10月正式实施,老百姓知晓甚少,办理婚姻登记时,带的材料常常缺一少二,需要多多宣传。
镇上与各村分管领导、宣传员开会反复强调,收效甚微。大家也犯难:老百姓要去领结婚证,村里怎么会知道?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和力度。再加上海虞镇1999年由三镇和一农场合并组建,区划调整后,情况更没法掌握到位。
干着急。汤建堂想,要不编一个方言广播小短剧试试?
主角一男一女,男的叫“元元”,女的叫“翠翠”。“在我们常熟农村,‘永元’‘根元’‘元生’都是最常见的名字,只要名字里带个‘元’,村里人习惯性就喊‘元元’;女性呢,那个年代‘翠花’‘翠英’特别多,都叫‘翠翠’。村村必有‘元元’‘翠翠’。”汤建堂解释。“元元”“翠翠”就是常熟农村里的每一个你我,一段元元和翠翠一起去登记结婚的方言广播小短剧诞生。
在农村,老百姓为了配合农事生产,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必定要准时收听天气预报,汤建堂拜托广播站,在每天这三个时段的天气预报之后,就播放那段小短剧。渐渐地,民政办发现,来领证的老百姓各项材料都带对了、带齐了,连照片也拍得合规了。其他也没多想。
一次,汤建堂去一个村里办事,待了一晚上。晚上大家都在时,蹦跶出一个小朋友来找奶奶,开口就喊:“翠翠,元元在家里等你,你明天还要去结婚证,你怎么还不走?”大家听了都乐。奶奶听后,笑骂道:“这个孙子现在天天元元、翠翠地叫,天天在家叫我们去领结婚证。”大家笑应,这一天三次的小短剧,我们都是要听的。
原来是“元元翠翠”出大力了,“元元”汤建堂没吱声,但他心里已了然,借助当时全镇安装的1.7万多只有线广播喇叭,“元元翠翠”能与老百姓沟通。
在吴语方言地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听不来普通话,也不太爱听。很多工作想要在农村推行下去,必须讲方言。“元元翠翠”一开口,常熟话,老百姓一听,亲切对味,听得下去,也听得进去。
让老百姓真正听懂方针政策
2012年,常熟各村镇推行居民基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老百姓议论纷纷。“当时农村老百姓还没有保险意识,也不懂什么是医疗保险。”汤建堂回忆。
这是一项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重要的医疗保障制度,一定要贯彻下去,但海虞镇的推进进度踌躇不前,心急如焚。
汤建堂想到了“元元翠翠”,执笔写了一个术后由新农合偿付费用的小故事,当真的遇到重大医疗情境时,参不参加医疗保险,看各人各掏多少钱就立见高下。在“真实案例”的比较之下,翠翠有了迫切参保的欲望,并马上有了更深刻“认识”和“感悟”:“保险比烧香更有保障”,何况“烧香也是要花钱的”。
广播里,“元元翠翠”把故事讲完,海虞镇新农合参保率噌噌上扬,基本全覆盖。镇干部打趣,要论说服力,还得“元元翠翠”,“我们上门,只能讨得老百姓的黑脸。”
“农村中老年受到传统思维的局限,加上封建思想作祟,没法马上改变想法。需要通过广播的反复播放,慢慢转变想法。”长期服务于农村基层群众工作战线,汤建堂有一套办法。
在“元元翠翠”的方言广播小短剧中,“翠翠”总是代入普通老百姓,常常有想不明白的地方,是每一个常熟人身边都存在的,淳朴又可爱的大姐。在她与元元的家长里短中,政府政策、工作被一一掰碎、分解,揉进老百姓的身边事中,切中要害、说明到位,有疑惑也得以解开。再经由广播循环播放,上至老人,下至孩童,一项项政策、工作的解释、意义“走进”农村老百姓脑海中,陈旧观念逐步更新,落后认识逐步提升,也推进了乡村文明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发展进程。
而元元总是客观、理性、睿智。“331”专项拆违,原本受违建影响的老百姓自然点赞,而因搭建违建获取短期利益的老百姓,对拆违肯定想不通。“元元翠翠”为此录了好几期内容。“元元”在节目里告诉大家,违建埋下的安全隐患、潜在风险远高于所得收益,“你现在赚几百块钱的出租收益,但出了事故,你可能要支付几十万赔偿。”他说的话,老百姓听得进去,也听进去了,问题讲通,“元元翠翠”这个品牌确立了。
翠翠“老百姓嘴替”和元元“诚不欺我也”
老百姓看翠翠,套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就是“翠翠演我”“百姓嘴替”。翠翠的行为和想法,真实代表着一部分老百姓的心声。“即便有不满,骂政府,要让她先酣畅淋漓地讲出来。”“元元和翠翠”的剧本创作,借翠翠的口,把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最不满意的地方、最突出的矛盾纠纷摆到台面上。尤其是方言类剧目的创作,汤建堂说,一定要多深入生活,走到群众中去。
拍摄“331”专项拆违内容时,他那段时间刚好每天乘坐公交车,车上老百姓叽叽喳喳地讨论个没完。“你如果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绝对想不出他们是怎么七嘴八张的。”但创作有了底气,完全像是在常熟任何一个角落生活的老百姓会有的想法,会说出来的话。
拍摄前,元元、翠翠先彩排:“‘我’好像是不会这么讲话的,这个表达方式不符合人物。”演员吃透剧本内容和人物内心,反复修改人物说话的方式、语气,彩排、比较表演效果。
再借元元的口指出问题,纠正误区,让老百姓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地理解其中的意思表达。内容的准确性,就要由海虞镇宣传部门和对口部门一起来把控。
“说错一句话或带点含糊,老百姓都会当真,尤其涉及政府政策,要慎之又慎。”汤建堂感慨。常熟市海洋泾引排综合整治工程,是国家“引江济太”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部分。涉及水利工程的征迁时,沿线老百姓不愿意离开自家的宅基地。“元元翠翠”为此做节目对老百姓进行动员。节目播出后,元元电话不断。每一个电话都在咨询,或者说是质问元元,自己的个案将会得到怎样的补偿,自家后院的果园和果树会得到怎样的补偿。就连他去菜市场买菜,都不断有人追问政策的解释。“老百姓说,你既然说了动迁有补偿,先迁先优,怎么补偿,优惠多少?”
没法一一准确答复,元元感受到了宣传工作的责任重大和元元肩膀上的分量。镇里后来专门安排了专班专号,回复老百姓的相关问询。此后再创作,汤建堂对元元说的每句话都斟酌再斟酌,不能有任何会产生歧义、误导老百姓的意思在里面。“他们信任我,也认为我能代表他们说话。创作过程中一定要用心。”
现在,往往是宣传条线定下主题,写好的文案发给“元元翠翠”的几个幕后主创看,主创提出哪些方面不太贴合实际,或从宣传角度而言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文案再改。改完定稿,给宣传条线和对口部门再次审核。一个宣传短视频,从内容起意到拍摄完成,再怎么抓紧时间也得半个月时间,音频节目的完成速度会稍快一些。
基层文艺骨干“E”服务基层群众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纷纷拿着手机刷起短视频,“元元翠翠”也加入短视频赛道,甚至搭档唱起常熟话rap,被夸赞是“魔性洗脑神曲”,翠翠更被夸赞演技了得,百看不厌。当“偶像”转到线上讲身边事时,老百姓争相到线上一睹为快,连年轻人也开始关注,方言栏目剧《元元翠翠拉家常》吸引线上线下百万余人次的关注与回应。汤建堂谦虚地说:“确实是品牌年数长了,在老百姓心中深深打下了烙印。”
大量方言区老百姓通过“i海虞”微信公众号,“大美海虞”视频号和各路视频号转发,观看“元元翠翠”时不时策划、演绎的乡风文明新生活。今年,重点推进《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文明交通”项,海虞镇已策划、拍完成摄6期。“元元翠翠”又随着“苏州交警”“江苏交警”等视频号,给更多老百姓讲解文明交通。
视频里的元元和翠翠,代入各种情境下的老百姓,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视频外的汤建堂和他的伙伴们,出身于海虞镇原文化站宣传队。经历了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当年的文艺骨干纷纷重返舞台,30余名演职员在退居二线的老站长、“元元”汤建堂的带领下,2015年3月成立了常熟市江岸艺术团。
注册的是业余团体,演得可是专业水准,锡剧、沪剧、越剧传统戏曲与现代滑稽戏、独角戏以及小品语言类节目样样可演,件件精品。每年创排曲目40余个,深入全镇各村(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送戏达30余场,深受广大基层观众的喜爱。2023年获评“江苏省第三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群文团队”。
他们根据中宣部“四个一百”志愿服务典型“海虞妈妈”创排成的大型沪剧,从民间舞台一路演到常熟大剧院、江苏大剧院、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特邀,入选全国第二届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展演。
海虞镇举办“好理围圆”宅基路演,在常熟话里,“围圆”是“好多好多”,“好理围圆”即“好理多得不得了”,元元翠翠及江岸艺术团又频频奔赴全镇各村、社区宅前屋后展演,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送到寻常百姓家。
如今拉家常时,元元翠翠有时会带上新人说理评理。元元的徒弟“小飞”,会唱京剧,玩票时被海虞镇宣传部门“发掘”,先是参与了“好理围圆”宅基路演,后来被挖掘到百姓名嘴现场,现在“进组”参与到“元元翠翠”短视频工作中。前辈们夸赞新人:自带文艺特长,面对镜头有表现力,可塑性较强。这也正是前辈身上蕴含的特质。
“小飞”同时是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也是海虞镇福山社区副书记。打响E时代网络宣传的品牌效应,保持文明宣传热度和力度的同时,海虞镇希望越来越多的基层年轻干部加入“元元翠翠”品牌短视频,在镜头前与老百姓熟悉起来,培养线上群众好感度,将更加有利于线下基层工作的开展。
一种方言曲艺,可以创造出多个文明宣讲品牌,也可以为乡风文明提供更生动鲜活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