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是元宵节,苏州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闹元宵活动。
2月12日,“走进非遗欢乐元宵”2025年常熟市“我们的节日·元宵”主题活动在常熟莫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在学习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
常熟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吴文化一脉相承,与七溪流水、十里虞山融贯一体,沉淀了星月般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成了当地居民的情怀归宿,更成为了新市民、外国友人了解常熟的一扇窗口。
“听说现场还有外国友人到来,我们专门带来了常熟花边的礼品,要赠送给他们。”綵衣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晨霞手拿不同样式的常熟花边,向大家介绍着。
常熟花边也称常熟雕绣,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手工雕绣抽纱制品之一,也是常熟传统的出口手工艺品。将精美的花边赠予友人,不仅传递着深厚的情谊,更是文化交流的温馨纽带。现场的外国朋友欣然上台,接受赠礼。
活动现场,“新”享非遗——非遗进校园活动之非遗体验配送服务“发车式”启动。依托常熟丰富的非遗资源,常熟精心挑选推出寻觅古味、聆听古韵、探寻古风、民俗古趣4条非遗研学路线,并聘请了一批非遗“推介官”,让大家在学习体验、实践制作中感受非遗魅力。
吴中区暖心行动关爱外卖骑手,为了让这些“城市摆渡人”感受到节日温暖,苏州市吴中区外卖配送行业党委联合长桥街道党工委、吴中区团委开展了元宵节关爱外卖骑手暖心行动。
在美团新苏站,骑手们例会刚刚结束,一碗碗香香甜甜的汤圆送到他们手中,暖胃更暖心。慰问组叮嘱骑手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并鼓励他们以辛勤奋斗创造幸福生活,同时也祝福骑手们元宵节快乐,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事事圆满。
在苏骑先锋丽丰驿站,骑手们欢聚一堂,品尝热气腾腾的汤圆,吴中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为骑手们科普如何科学选购、适量食用、安全储藏元宵等食品安全知识,并邀请外卖骑手们监督“食安封签”的使用。外卖骑手表示,自己以前买元宵都是拿起来就走,现在知道不仅要通过正规销售渠道购买元宵,还要注意包装袋是否密封完好、食品标签标识是否齐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内容。活动现场氛围温馨欢乐,骑手们虽然节日期间工作繁忙,不能与家人团聚,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欢度元宵,同样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友好商圈丽丰购物中心的元宵节主题打卡点,志愿者们正将一碗碗汤圆送到步履匆匆的外卖小哥手中,感谢他们无论风雨,始终在路上,感谢他们辛勤付出,给城市带来便利,愿这碗汤圆为他们驱散疲惫,带来温暖与甜蜜。
姑苏区赶一场“古城灯火上元集”,苏州市姑苏区桃花坞唐寅故居文化片区,花灯映照下的街市流光溢彩,手提着花灯的人群挨挤着围成一个大圈,圆圈的中央,一盏高高悬起的巨型花灯“砰”的一声,从灯腹中“掉”出来一只栩栩如生的天鹅,天鹅瞬时被点亮,绽开美丽的花火。火花燃尽,天鹅掉落,花灯里又空降一只宝船,风帆高悬,上书“一帆风顺”,同样是火花飞溅……接着是一盏华灯、五彩葫芦、青花瓷瓶、一连串的小灯,叫人目不暇接,啧啧称奇。
元宵佳节,热闹了一整个新年的姑苏年市·新春非遗游园会以一场“古城灯火上元集”隆重收官。河北非遗传统盒子表演灯成了整个灯会上最亮眼的部分。表演的师傅们早早地抵达场地,花了数个小时将整套盒子灯组装完毕。盒子灯表演在晚上6点和8点各有一场。这一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魔术般神乎其技,不同形态的花灯依次释出,从“天鹅之约”“一帆风顺”“花灯初上”“福禄寿喜”到“青花瓷”“聚宝盆”和最后的“五谷丰登”,将七种主题寓于一灯,十分应景。
不只是盒子灯,这一晚,各色花灯妆点古城:草丛里有装扮成鲜花的灯,树干上,结出黄黄绿绿的果子灯,还有满街市的锦绣灯笼,各个打卡点位的巨型装置灯笼,市民及游客手提的小花灯笼……
灯火掩映下,72家摊主齐聚桃花坞。绣真阁苏绣、缂丝世家工作室以细腻针脚勾勒月圆之景;晓鹊盆景、桃源糖画制作技艺等多家摊位推出上元主题商品,为市集注入浓厚的节日气息。
苏州站,百碗汤圆传递城市暖意,身着红、蓝马甲的志愿者们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递到过往旅客手中。“小心烫口”“事事如意”的亲切叮嘱,与铁勺碰撞锅壁的清脆声响相互交织,让南来北往的旅客们真切感受到苏州这座城市的融融暖意。
“这里的汤圆和家里一样甜。”在苏州务工十多年的张建国捧着汤圆感慨道,这份温暖,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此次暖心活动由姑苏区苏锦街道与姑苏区城管委联合策划并实施。活动现场,共送出100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每一碗都承载着对旅客的美好祝福。旅客们手捧汤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驱散了旅途的疲惫。现场不少旅客还用手机记录下温馨时刻,通过社交媒体传递这份意外惊喜。来自河南省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白同学与两名舍友来苏州毕业旅行,刚出站就吃上了热腾腾的汤圆,直呼“苏州很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在现场精心设置了健康咨询服务、就业政策宣传、楼宇介绍等摊位。志愿者们耐心地为旅客提供免费健康咨询,详细解读相关政策,为旅客答疑解惑,让旅客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还能获取实用信息。
古胥门,传统与潮流元素在这里碰撞融合,元宵超热“闹”。赏花灯、逛市集、走三桥,线上猜灯谜、船游古运河……姑苏古城的古胥门广场节日氛围满满。第二十四届古胥门元宵灯会系列活动如约而至,流光溢彩的花灯点亮古城,精彩纷呈的活动轮番上演,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走三桥这一姑苏传统习俗,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祈愿。当天上午,身着喜庆服饰、手提灯笼的居民们从苏州规划展示馆广场出发,依次走过万年桥、吉庆桥、来运桥,最终抵达古胥门,以“走百病”的方式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趣味横生的古戏法表演,引得小朋友们围聚,大家好奇地探究戏法奥秘。激情澎湃的腰鼓表演,表演者们腰间悬鼓、活力舞动,欢快的鼓点让现场热闹非凡。
元宵市集同样人气爆棚,传统与潮流元素在这里碰撞融合。寓意团圆的苏式团子备受青睐,朱新年点心店现场烹制的汤圆,热气腾腾,软糯香甜,唤起人们童年的美好记忆,也让大家在烟火气中憧憬新的一年。三花茶窨制技艺、苏州泥塑、王晓剪纸等非遗手作摊位前,围满了驻足观看、体验的市民游客。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泥团在他们手中瞬间变成憨态可掬的小蛇,令人赞叹不已。
夜幕低垂,华灯初绽,古胥门广场瞬间点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筱文及其团队打造的蛇年主灯组“瑞蛇嘉年”率先映入眼帘。灵动瑞蛇身旁,寿桃、元宝、喜鹊等元素环绕,满含吉祥寓意,传递美好祝愿。伍子胥像旁,主办方姑苏区沧浪街道联合苏州市沧浪诗社创作的诗词灯则蕴含着姑苏的婉约浪漫。长达18米的“好运连廊”同样吸睛,祥云、古灯相互映衬,汉服佳人穿梭其中,宛如画中游。廊上百条原创灯谜,引得游客竞相猜谜,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元宵灯会还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推出线上活动,在沧浪街道政务新媒体平台“话盘门”视频号上同步开启直播。装饰古典的画舫从古胥门码头缓缓驶出,沿着千年古运河前行,将古胥门、盘门、蛇门等“三门三景”串联起来,一路连通潮范十足的南门商圈。游船缓缓前行,沿岸灯火辉煌、风光旖旎,直播间内,观众跟随镜头一同领略古城的繁华与秀丽,感受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古宅里也办起非遗灯谜会,一场主题为“姑苏非遗匠心传承,蛇年灯谜妙趣横生”的非遗灯谜会在姑苏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大儒巷38号古宅内热闹开场。丰富的谜题,喜庆的“年味”,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共赴这场民俗文化盛宴,共同欢庆元宵佳节。
本次灯谜会由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精心策划,特别邀请苏州灯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建伟和胡文明潜心创作了近百条独具匠心的灯谜。这些灯谜巧妙融合生肖文化与传统智慧,每一条都凝结着两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奇思妙想。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融入了当下热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激发了市民游客的挑战热情。
当天,大儒巷38号古宅内彩灯高悬,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或一家三口,或三两结伴,踏入古宅,沉浸在“古宅猜谜思,花灯映笑颜”的雅趣之中。面对一条条谜题,大家时而驻足凝思,时而热烈讨论。
“希望能让更多人通过非遗灯谜会,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非遗灯谜的独特魅力。”姑苏区公共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元宵非遗灯谜会,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更让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记者 施含韵 葛芝 王敏悦 李浛芃 胡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