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更是一面旗帜,它跨越国界、种族和文化,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传递着温暖与希望。今年5月8日是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主题为“矢志人道,携手同行”。5月8日,记者采访了4位红十字志愿者,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叶荣:守护生命“救”在身边
“通过开展急救知识学习,大家可以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为患者争取时间,让每个人都成为他人生命的守护者。”叶荣说。
2017年6月,叶荣加入宿迁市红十字会。在此之前,叶荣经过了专业的培训。叶荣说:“尽管培训内容与我的护理专业有所差异,但凭借既往的护理经验,我能够迅速吸收新知识,急救技能也因此得到提升。”
凭借不懈努力与钻研,叶荣成功跨越了考核的门槛,获得了证书。
“我投身于普及培训已有8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见证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如今的主动求知,急救技能的学习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风尚。”叶荣认真地说,“通过培训,我不仅锻炼了授课能力,更在助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这份成就感是任何奖励都无法比拟的。”
2020年,叶荣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她从繁忙的临床护理岗位转岗至医保科,担任泗洪医院医保科副科长一职。尽管临床实践的机会有所减少,但她对于培训的热爱与执着却丝毫未减。
“在情绪激动或醉酒状态下,异物卡住喉咙的危机时有发生,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海姆立克急救法能够帮助人们迅速排出异物,转危为安。”叶荣说,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演示、学员实操再到考核,让学员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
叶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急救事业的深情厚谊与坚定信念,她的努力不仅成就了自己,也让急救知识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让健康意识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宋一鸣:传递“生命的火种”
39岁的宋一鸣是江苏大楚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他长期坚持无偿献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的精神。
谈及初次献血的经历,宋一鸣记忆犹新。“上高中时,我看见了停在路边的献血车,当时觉得献血很有意义,很想上车献血。”宋一鸣说,由于当时未满18岁,他没能献血。这个小小的遗憾,却在他心中埋下了奉献的种子。
终于,在18岁生日当天,宋一鸣实现了长久以来的献血愿望。“那天我特意找到一辆献血车,在护士的建议下,我成功捐献了200毫升的血液。”宋一鸣说,这次经历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喜悦,也让他坚定了长期无偿献血的决心。
自此以后,每隔半年,宋一鸣都会主动寻找献血车,履行自己的献血计划。截至目前,他已经累计献血超过4000毫升。
在一次献血过程中,宋一鸣偶然看见了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在那一刻,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填写了资料单,决定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我觉得自己在做正确且有意义的事情。”宋一鸣认真地说。
2024年8月,医院告知宋一鸣,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重病患者匹配成功,且患者病情危急,时间紧迫。在宿迁市红十字会的安排下,宋一鸣迅速完成了体检等程序,并于11月成功完成了捐献手术,他成为江苏省第1504例、宿迁市第26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捐献后,宋一鸣还收到了来自患者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的感激。面对这份荣誉,宋一鸣笑着说:“只要在我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愿意帮助更多的人。”
侯咏琪: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侯咏琪是宿迁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同时也是宿迁学院红十字会社会实践部部长,作为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侯咏琪倍感自豪。
“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大一进校时,得知我们学校有红十字会,我就立刻加入了。”侯咏琪说,加入学校红十字会之后,她注册成为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那一刻,她觉得很有意义。
在宿迁学院红十字会,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让侯咏琪看到了奉献的魅力。“成为红十字志愿者之后,我们会进行防艾宣传、开展献血车进校园、应急知识培训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也收获了成长。”侯咏琪笑着说。
为了提升预防突发事件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侯咏琪还参与了应急救护培训和考核,并成功取得初级急救证书和初级救护员证。“只要能帮助到一个人,就是有意义的。”侯咏琪说。
侯咏琪告诉记者,她不会停止志愿服务的脚步。她相信,在传递温暖、延续生命的路上,自己一定不会孤独。
丁婷:“医”路有我,志愿同行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教更多人学会急救技能。”40岁的丁婷是泗洪医院的护士长,同时也是泗洪县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的一名应急救护师。
2019年,丁婷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通过层层选拔,正式成为一名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谈起加入红十字会的初衷,丁婷说,源自最简单的想法。“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深刻意识到在救护车抵达前,群众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抱着多教一个人就能多一份救援力量的想法,我就加入了。”丁婷说。
从急诊室到讲台,从白衣天使到红十字使者,几年时间里,丁婷走进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所,全面细致地讲解应急救护知识和造血干细胞知识、普及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进行心肺复苏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救护技能。
“有一次我走进企业,一位男士跟我说,他的孩子在家中突然遭遇异物窒息,幸亏他之前听过我的课掌握了海姆立克急救法,让孩子最终成功排出异物。”丁婷说,这件事情令她印象深刻,也更让她明白了应急救护师的意义所在。
“守护生命安全,需要责任、担当和奉献,同时也需要专业的救护技能,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丁婷说。(记者 倪家乐 见习记者 欧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