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让绿水青山常在
2020-09-09 14:34:00  来源:中国徐州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要保护好了生态环境,就可以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实现经济价值,变成真金白银。

为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近年来,徐州市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在蓝天、净水、土壤、监管等方面共同发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保卫蓝天,空气质量在改善

“氮氧化物许可排放浓度为5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许可排放浓度为35毫克/立方米、烟尘许可排放浓度为5毫克/立方米……”翻开徐州(铜山)华润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电力”)的排污许可证,上述条目赫然在列、醒目明确。除此之外,在排污许可证所附的40多页的手册中,还详细记载了该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治污设备、原辅材料和各排污口被许可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排放量、排放去向等事项。

“排污许可证是公司排污的‘身份证’,必须按期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不得无证排污,还要依法进行自行监测、自我记录、定期报告、信息公开。”华润电力的一位部门负责人介绍道。

4月底,徐州市2020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全面完成,全市33个行业的3266家企业获得了排污“身份证”。通过排污许可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能够将对企业的环境监管深入到每个具体排放口,还能推动实现从管主要污染物向多种污染物协同管控、从以污染物浓度管控向污染物浓度与排污总量双管控的转变。

在“大动作”迅猛推进的同时,为了保卫蓝天,徐州的大气保护在精细处也毫不马虎。

中午12时,正是家家户户忙着做饭的时候,徐州经济开发区上山花园小区1号楼楼顶,油烟集中净化器和在线设备运转正常,烟道中收集的餐厨油烟废气会通过这套设备处理后再进行排放。

“以前到了饭点,厨房里的油烟味儿很重。现在家里做饭即使不关厨房门,房里也闻不到什么油烟味了,确实不错。”上山花园小区1号楼居民佟伟说。

今年以来,徐州经济开发区创新探索居民小区餐厨油烟统一收集处理,在上山花园完成徐州首个油烟集中治理试点工程。“别小看它,这个‘小动作’,就解决了一直令我们头疼的居民油烟问题。”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众所周知,保卫蓝天一直是徐州生态保护环境的重中之重。今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徐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劲有力的举措、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将大气环境质量各项任务和目标落到实处。

河湖治理,水环境整体向好

8月的一个早晨,4万只白鹭从巢中醒来。它们开始呼朋引伴,前去觅食。朝阳照耀下,面积37500公顷的骆马湖上,群鹭振翅腾空、舞动翱翔。

“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过去可不是这样。”目送鸟儿离巢后,新沂市新店镇南涧村的村民朱贤征回忆道,之前由于大量采砂船无序私挖滥采,骆马湖水质持续恶化,湖面萎缩,堤岸坍塌,20余座岛屿相继消失。2015年5月,徐州市联合宿迁、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发布《关于禁止在骆马湖水域非法采砂的通告》,强力作为,全面禁采,终于有效遏制住这种不法行径,守护住了一汪碧水。

其实,除了老朱,每个徐州人都对“治水”有切身感受。近年来,徐州坚持一手抓岸线管控、管好盛水的“盆”,一手抓水质保障、护好盆中的“水”,持续推动河湖水环境面貌改善。

徐州瞄准水污染防治目标,坚持在三个方面精准发力。

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快启动市区奎河片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扩建提标市区4座污水处理厂。在全省率先将出厂水质提升至IV类水标准;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面提标到一级A排放标准,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水体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奎河、京杭运河、房亭河3条主干河流市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资6.4亿元实施市区建成区4条河道景观提升、3个片区水系贯通工程,市区建成区和规划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城区水体水质有效提升。

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推进骆马湖、微山湖退圩还湖工程,确保湖泊形态稳定、蓄泄自如。创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加强山丘区小流域生态治理,努力把出口水质提高到Ⅲ类水质以上。

为保障水生态治理落实落细,徐州全面推行河长化协调、长效化监管、标准化管护、市场化保洁、综合化执法、考核化评比“六化”管护机制,形成具有鲜明徐州特色的经验模式。制定河湖长制考核办法,将河长职责纳入政绩考核,评选表彰优秀河湖长,倒逼河长履职尽责。依托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河长在行动微信群,实时监督各级河长、专管员履职。建立民间河湖长、护河志愿者和社会监督员3支队伍,不断提升河湖管护、监督社会化水平。

土壤管理,守住脚下每寸土地

这个夏天,江苏方正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土壤所的刘佳玉特别辛苦。翻开他的朋友圈,一张张照片记录了刘佳玉和工作团队一起,冒着高温进行徐州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初步采样调查。

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刘佳玉对土壤了如指掌,他表示,对污染土壤调查越仔细,掌握的信息越全面,土壤的污染程度、污染物的分布、土壤修复的边界等越明确,越能降低治理修复成本。

“土壤管理任重道远,在区域先行先试、项目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我市将打通采样操作全流程,统一技术要求,明确相关责任,努力打造适合徐州的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徐州模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质量关乎饮食安全、居住安全和生态安全,关系百姓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像刘佳玉他们一样,为改善徐州土壤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

过去,鼓楼区化工企业众多,环境污染较重,基础设施匮乏,安全隐患较大。2012年以来,全区31家化工企业先后全部停产,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化工企业搬迁整治任务。近年来,区内工业企业逐步实施退城入园、关闭搬迁或升级改造。

“自2012年以来,鼓楼区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方面先行先试,已经形成并具备了良好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基础,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鼓楼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于是,作为徐州市传统老工业集中区的鼓楼区,成为徐州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

被确立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后,鼓楼区紧紧围绕区域特点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求,从优先保护、污染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能力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探索,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

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如今,徐州市通过多年来建设多个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示范项目,不断总结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路径和制度体系,使之可遵循、好操作、能推广。

综合监管,打造生态保护“徐州样板”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尝到生态治理甜头的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环境监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近年来,徐州始终坚持知责明责、守责尽责,管服并举、敢于亮剑,聚焦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补短板、强安全,提能力、求创新,全面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8年,徐州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在全省率先启动,整合27套环保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实现环境问题“一网打尽”。该平台运用大数据思维,通过实时抓取问题线索,处置各类数据,并将之与信访办结、现场检查调查、处罚整改落实情况、空气质量改善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并设定自动预警机制,对问题线索流进行实时分析监控,从而能够找准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利器在手,更不懈怠。为压实工作责任,我市在线索处置的每个关键环节上,设置超期预警,线索分办后,要求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签收、10日内完成现场检查、7日内完成立案。平台建成后,“线索来源、现场检查、整改、立案、行政处罚、后督察”等履职链条实现全线贯通,执法行为全过程实现“上网留痕”,环保事件处置时限压缩80%以上,预警率由17.4%降至3.63%。

“徐州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各项功能运行较为平稳,市、县、镇三级使用良好,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平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通过推动执法规范化与综合监管工作全方位融合、全流程改进、全系统提升,监管平台构建起了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的污染防治“智慧监管”新模式。

今年3月,“徐州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经过逐级评选推荐、优中选优,在征集的环境保护改革创新入选案例中,以排名第一的位次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为“江苏省2019年度十佳环境保护改革创新案例”。据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斌介绍,下一步,污染监管平台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按计划扩能、升级、增效,更好地发挥综合监管、应急指挥、监督再监督作用,真正实现“一网打尽”。(徐报融媒记者 甘晓妹 见习记者 王强)

责编:唐凯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