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之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展现全市上下践行“两争一前列”嘱托,推进“两高两强”的生动实践,本报今起推出“践行嘱托开新局,两高两强铸样板”栏目。
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见习记者 尹思源
山水一体、文化一脉,人缘相亲、地缘相接。以徐州为中心城市,围绕区域协同发展,聚焦交通同城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进淮海经济区升级崛起,是共建共享淮海经济区各城市繁荣发展新篇章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徐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在这种背景下,能否下好交通运输这招“先手棋”,以打通区域屏障、连接协同发展,是事关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
自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徐州乘势而上,与兄弟城市之间深交流、广合作,推动了一批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达成共识,省市际运输服务协同发展取得突破,掀开了淮海经济区交通互联互通的崭新一页。
一
“以前去宿州,一天只有早上和中午两班车,现在有了城际公交,班次多了,可以随时出门。”在301省道官桥公交站台旁,安徽萧县居民孟祥仁正在等候K902路公交车,他告诉记者,过去徐宿之间不仅车次少,车程也长,票价也比现在贵,现在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到宿州,极大方便了往来通行。
近年来,随着淮海经济区城市之间的联系逐步加深,周边城市的居民对便捷出行的呼声日趋强烈。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徐州,响应时代发展,开始在淮海经济区各城市间探索独具特色的跨省毗邻公交通行方式,决心用交通一体化发展为居民出行带来便利。
2019年3月,徐州到萧县跨省毗邻公交率先开通,打响了客运班线改造升级 “第一枪”。
“从开通公交线路以来,这两座城市的居民不仅往来方便了,而且乘车舒适度更高、安全更有保障。”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副处长吕燕燕介绍说,徐州到萧县跨省毗邻公交开通后,乘客不需要进站等候,在路边就能方便乘车。自开通以来,车程时间大大缩短,重大节假日乘坐量高达9000人次/日,客流量最高时较之前上涨十多倍,未来还会继续开通多条线路,持续打通跨省公交,进一步推动淮海经济区城市互联通行。
二
徐州通则全国通,短短7个字,道出了徐州的区位优势。但作为“五省通衢”的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徐州也有尴尬的过往。
2018年5月,一则《江苏徐州 一座被收费站包围的城市》的文章引发关注。文章简要概述了徐州四面环绕的收费站阻碍城市向外发展的问题,并且对收费站影响淮海经济区城市之间交通往来提出看法。
“请市政府与相关市沟通争取形成共识,把收费站撤了!”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始研究方案,着力解决城区收费站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目前,徐州城区周边7个收费站已全部撤站,这是徐州关注民生民意、解决民愿民盼的有力行动,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互联互通的一项重要举措。
交通一体化,交融的是城市,联通的是人心。淮海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发展,不仅探索了省级边缘地区协同发展的新机制,破除了行政区划和市场障碍,推动着多层次、多样化区域联动,也有利于合力推进淮海经济区各市享受同城化服务,增强省际、城际联通,提升公民出行服务水平,降低区域物流成本,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三
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交通建设一体化衔接和商贸物流一体化布局,凭借一地一市的努力远远不够。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复《淮海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淮海经济区范围,也由此赋予了淮海经济区和徐州一系列的重点发展任务。
当年,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共同签署《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兄弟城市“打造命运共同体,共建淮海大家庭”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3年来,淮海经济区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徐宿淮盐铁路、徐宿快速通道等一批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运营,徐州至台儿庄、萧县、宿州等跨省毗邻公交顺利开通运行,区域内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区域互联”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
“未来,交通一体化发展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向更多产业、更多领域、更高层次迈进,为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黄世旺表示,徐州将大力推进淮海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建设,优化升级运输体系、强化枢纽服务能力、吸引集聚资源要素、拓展协同发展空间,不断为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贡献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