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一条大路迎春风
贾汪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突出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1-01-12 09:27:00  来源:中国徐州网  

长久以来,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采煤塌陷地治理往往都是转型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高墙,贾汪也不例外。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黑色和灰色曾一度是贾汪城市的主色,但如今,贾汪的城乡面貌早已有了巨大改变,若干年前的“生态包袱”如今摇身一变已成为贾汪宝贵的绿色资源。贾汪在不断进步,但从未满足于眼前的转型发展成就,而是持续在建设乡风文明的道路上探索前进。

近年来,贾汪区坚持把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载体和平台,坚持“两个文明”同步提升,强化政治担当,深入探索实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突出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壮大志愿力量 凝聚强大合力

如果,你要在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涌动的大潮中,寻找一种最振奋人心、最凝聚力量的底色,那一定是一抹耀眼的“志愿红”。从充满人情味的群众互助志愿者,到让困难群众处处感受“家”温暖的农村党员志愿者;从激活“增量”、协助共建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到盘活“存量”“按单配菜”的行政资源志愿者……种类多样的志愿服务力量,已在贾汪遍地开花。

贾汪区做实区志愿服务总队,发挥志愿者联合会作用,把体制内外的志愿服务力量统筹起来,把分散行动的“游击队”变为集中行动的“正规军”,逐渐形成了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强大合力,全区共成立186支志愿服务大队、958支小分队,志愿者超过10万名。两年多来,贾汪志愿者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近15000次,基本实现了村村都有志愿服务队、绝大部分户都参与文明实践的生动局面。

另外,为了兼顾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贾汪区还出台了《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礼遇办法》,对区委区政府表彰的志愿者及不同星级志愿者,给予列席区级重大活动、优先推荐入团入党、优先就学就医、免费公交、免费旅游、免费观影等方面的礼遇,激发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加强阵地建设 盘活闲置资源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能否接地气,重点落在“干”的问题上。“在哪干?”“谁来干?”为了找到答案,贾汪区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做好统筹整合、互融共享大文章,形成了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按照“统筹设计、示范带动、全面铺开、分类提升”步骤,贾汪区稳步推进阵地建设,制定有阵地、有队伍、有项目、有机制、有成效的“五有”标准,因地制宜改建、扩建、新建基层文明实践阵地,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红色阵地网络,打造了便于群众参与的“15分钟文明实践圈”。

为了盘活区各部门7大类13小类基层闲置资源,提升阵地使用效率,贾汪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结对共建机制,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参与文明实践,机关工作人员全部成为注册志愿者,每个单位都有志愿服务队伍和特色服务项目。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国家电网、中国人寿等国企带头参与文明实践,探索建立“爱心企业联盟”。与江苏师范大学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组织12个镇(街道)与驻徐高校签订共建协议。推动区融媒体中心与文明实践中心同步建设,打造“山水贾汪”APP,开设文明实践专题专栏,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宣传文明实践重大活动、特色经验,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提升服务能力 构建服务网络

一直以来,为了推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精准精细,贾汪区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志愿服务工作的新路径,以求完善志愿服务工作运行机制,努力破解群众工作没人做、不愿做、不会做的难题。

去年,贾汪区西大吴村村民刘丹怀二胎在家,因丈夫跑运输不能经常陪在身边,生活存在一定不便。志愿者杜盼就经常帮她采购生活用品,解决生活难题。

像这样发动以农村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包联农户,在群众家中有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有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时,及时上门联系服务的做法,就是贾汪全面推进的“十必联”工作法,它构建着庞大而又温暖的基层服务网络,在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更好的满足了群众期待和需求。

贾汪区推行的“十必联”工作法,实行“1+10”包挂,每名“十必联”志愿者就近就便包挂10户群众,把公示牌贴在群众家门口,把联系卡发到群众手中,每月至少上门走访1次,每周至少电话联系1次,平时通过“十必联”微信群随时了解情况、主动服务。针对困境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疫情防控期间,借助微信群,志愿者们及时向联系户转发疫情防控要求,宣传防疫知识,参与辨谣辟谣,发布采购信息,为联防联控发挥重要作用。镇(街道)驻村干部在“十必联”志愿者家中有红白事时,带着村干部亲自上门,体现了党和政府关心与关怀。

确保项目落地 探索互助模式

为了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并确保服务项目落地落实,贾汪区通过进村入户、网上征集、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群众最急需、最具代表性的需求,优化志愿服务资源配置,做好“派+送”文章,按需供给、按“单”配菜。同时采用“双五”标准做项目,有效解决志愿服务“一窝蜂”的问题。区、镇、村三级共设计实施普惠型志愿服务项目56个、特惠型志愿服务项目350个,形成了“敲门大姐”“爷爷奶奶课堂”等一批群众欢迎、便于参与的服务项目。

围绕农村群众之间守望相助、困境相帮、孤独相望、终老相送等主要内容,贾汪区还实施“村民互助 共享服务”项目,组织群众和有困难邻居结成互帮互助小组,发动村民自愿捐出闲置物品、提供各类技术专长,供邻里免费共享。

另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马庄经验“十个一”,也是贾汪全区各村、社区全面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包括建立一本家庭文明档案,成立红白理事会、广场舞队、百姓合唱团三支队伍,每天播放新农村大喇叭,每月举行升旗仪式,每年举行晒孝礼活动、邻里互助节、我们的“村晚”、先进典型表彰。通过十项举措,贾汪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推动村庄由“送文明”向“种文明”的深刻转变。

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