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这,就是善治徐州
2021-10-14 11:06:00  来源:徐州日报  

华灯璀璨,流光溢彩。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古老的彭城跨越千年的发展,深厚的历史政治文化底蕴在新时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千载回眸,“治”在这里赓续传承。

如今,古老的政治文明和智慧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碰撞出文明的火花,构画出一个美丽文明的善治徐州。

善治之根,是运筹帷幄的政治领导。风风雨雨一百年,神州大地换新颜,百年征程中,政治在其中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几代领导班子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强组织、优队伍、建体系、管长远”,徐州紧扣“把组织体系建起来、战斗堡垒强起来、作用发挥好起来、执政根基牢起来”目标任务,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着眼点,把打通关节、疏通堵点作为着力点,研机析理、靶向施策,一项项政策落地铿锵有力,一个个举措实施掷地有声,徐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康庄大道。

善治之理,是井然有序的法治管理。丝路逶迤,雄关壮丽;季节替换,井然有序。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一处处社区法治文化广场,一个个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小镇雕塑等潜移默化地将法律知识传播出去。城乡社区网格化为社会治理奠定了基础,“四项机制”为民保驾护航,监测风险隐患“疏而不漏”、捍卫人民利益“如影随形”。沐浴在法治的和煦春风里,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善治之魂,是春风化雨的德治浸润。红色的志愿者小马甲穿梭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理论宣讲的快板声传遍徐州的大街小巷,有事找志愿者,没事做志愿者……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0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伴随着全国首发地方标准实行,社会的基层治理在这里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云龙湖西岸的“好人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让重情重义、诚实诚信、向善向上成为新时代徐州城市精神的鲜明特质,在推动市民道德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同步提升的同时,不断激发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强大正能量。徐州,已将文明基因植入城市血脉。

善治之基,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自治的体系养成。鲜艳的五星红旗每月1日都会在马庄村的土地上冉冉升起,升旗仪式后,干部站在国旗下讲话,回顾工作、总结问题,征求村民意见。这种带领与依靠群众的“马庄精神”“马庄规矩”,潜移默化地筑牢了马庄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坚强堡垒,也助推这里自治体系的养成。“村居民小组自治”“院落自治”“楼宇自治”等“微自治”形式在徐州遍地开花,“三社联动”唱响自治新模式,“一窗式受理、一口清导办、全科式服务”的社区工作新机制,实现了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从“做群众工作”到“群众做工作”的根本转变。他们,在彭城大地生动诠释着什么是自治的理想境界。

善治之芯,是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智慧。从不见面审批到人生系列“一件事”、各类开店“一件事”,徐州依托大数据大力推进数据互联互通,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基层减负增效,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为强化社会治理注入了科技的智慧。云龙山脚下,初为人父人母的90后夫妇们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新生儿出生的相关手续终于可以“一次办”;邻居小张的药店也将如期开业;隔壁的张婶……不用再跑断腿,这是他们嘴角上扬的“幸福密码”。

善治之城,上善若水。

今天的徐州,“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正不断发挥着巨大作用,汇聚着共建共享幸福美好徐州“大家庭”的强大力量,打造出一个善治徐州社会模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在强力推动徐州蹄疾步稳实现社会转型的同时,也让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文/徐报融媒记者 臧秀君 图片统筹/徐报融媒记者 白雪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