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以人为本 守望传承 徐州非遗在活态传承中赋彩生活
2021-12-13 09:39:00  来源:徐州日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遗项目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纽带。

12月9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网公布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有65人入选,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9个类别。

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市“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市共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非遗项目68个,市级非遗项目159个,拥有健在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人、省级非遗传承人50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72人。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日益扮靓城市,赋彩生活。

新晋市级传承人 整体年龄小于前三批

2007年徐州有12个项目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遗名录,2008年徐州公布了第一批56项市级非遗名录,2008年徐州8项非遗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非遗申报开展14年以来,徐州已产生四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28人。

回顾以往的工作,市文广旅局非遗处处长陆志刚介绍,第四批入选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整体年龄比前三批低,前三批市级非遗人当选时60岁以上者占到一半,这次只占了三分之一,多数人在50岁上下,这与徐州连年对非遗传承人的发现、保护和层层申报有关,目前徐州拥有区级非遗传承项目700多个,非遗传承的后备人才众多。

此次入选市级非遗传承人年龄最大是民间文学类“张竹坡的传说”传承人张信和,今年79岁。张信和是《金瓶梅》点评者张竹坡的后裔。张竹坡少年聪慧,后数次科考未成功,不满26岁的他在户部山家中的皋鹤草堂,下笔十数万字完成了《金瓶梅》“第一奇书非淫书”的评点。作为《铜山榆庄张氏家谱》的编修人和张伯英的孙子,张信和长年致力于地方文化传播,并为学界研究张竹坡的文学贡献起到了推动作用。

“徐州市级非遗传承人要求传承谱系清晰,从艺需在10年以上。”陆志刚介绍,第四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年龄较小的是徐州歌舞剧院的徐荧和曹之强,都是33岁,他们的传承项目是曲艺类的徐州琴书。

徐州有“曲艺之乡”的美誉,徐州琴书是苏北地区的重要曲种,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徐州市歌舞剧院院长李雪梅说:“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徐州琴书的保护基地,歌舞剧院一直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和历练。曲艺传承需要新生力量来接力、激活。”

传统文化火起来

创新性展现当代价值

将非遗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下合理利用,有利于非遗散发出绚丽光彩,更好地服务当代、造福人民。近年来,徐州创新开展非遗展示传播活动,推进非遗进学校、进社区,去年全年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100余场次,彰显了非遗的魅力和当代价值。

自去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生活中,我市广大非遗传承人积极创新创作:徐州琴书《战胜疫情迎春天》、柳琴戏《口罩后面是春天》等一批以抗疫为主题的作品先后涌出;徐州香包非遗项目传承人井秋红、王秀英等分别向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捐赠了价值数十万元的香包,传递温暖;徐州剪纸、徐州泥面塑、邳州农民画等传承人用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宣传了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记录和讴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者们的大爱情操。

在减少聚集的情况下,徐州非遗保护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非遗项目宣传传播工作,开辟线上授课平台,开展“守艺人——非遗传承人课堂”等活动,组织徐州泥塑、徐州唢呐等项目的传承人网上授课,利用现代传播手段,积极宣传展示我市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只只色彩明快、制作精美的香包,带动了贾汪马庄村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一部部用地方戏曲呈现正能量的梆子剧《母亲》、柳琴戏《彭城儿女》,让观众在乡音乡情中感受信仰的力量;一项项“非遗+文创”旅游产品的网络热销,让非遗传承人增添了创新传承的动力。

将汉代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元素通过符号化过程运用到非遗产品的设计,增加文化附加值,在全市推进的大力促进以汉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正在为徐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非遗保护活起来

五大计划系统化推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好地方文化资源,离不开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制订了非遗保护重点计划,在未来5年里将徐州非遗保护工作推上一个台阶——

传统工艺保护计划。深入挖掘、整理并扶持传统工艺品的生产,加快推动户部山民俗博物馆提档升级,对徐州剪纸、徐州香包、邳州纸塑狮子头、丰县糖人贡、徐州泥塑、徐州面塑等一批民间工艺进行重点保护与展示;

传统表演艺术类文化保护计划。制定传统表演艺术类文化中长期保护规划,实施江苏柳琴戏、徐州梆子戏等传统戏剧,徐州唢呐等传统音乐,徐州琴书、坠子等传统曲艺,邳州跑竹马等传统舞蹈,沛县武术等传统体育、竞技类项目传承保护;

传统饮食文化保护计划。继承和发扬徐州饮食文化,在“徐州伏羊食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基础上,保持和丰富其传统特色,深入挖掘彭祖菜系、《金瓶梅》菜系、楚汉菜系,保护窑湾绿豆烧、丰县泥池酒、沛县沛公酒等徐州传统白酒酿造技艺和徐州饣它汤、睢宁王集香肠等传统食品制作工艺;

传统庙会和特色民俗风情保护计划。加强云龙山庙会、泰山庙会、子房山庙会等传统庙会的传承和管理,展现徐州民俗风情特色。

为展示和传播徐州非遗成果,近年我市各县(市)、区相继建设了非遗博物馆、展示馆,保存、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设在徐州文化馆的徐州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在实施“非遗+”工程中,我市还将大力促进非遗与旅游、中医和体育等方面的最佳组合,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实现“非遗+”的最大效益。◎徐报融媒记者 张瑾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