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发生在徐州贾汪的暖心故事
2022-02-11 10:57:00  来源:徐州日报  

“我们住上了那么好的房子”

“人间喜庆康平世,虎岁承欢幸福春”。喜庆的对联贴在两扇朱红色的大门上,一楼厨房内各种灶具摆放整齐又干净。沿着室内的楼梯盘旋而上,二楼三间卧室宽敞明亮,床铺上的被子柔软厚实、折叠整齐,电视和空调都是新的……第一眼看上去,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普通而温馨的三口之家,但只有深入了解,才会知道发生在这个家背后的辛酸和温暖故事。

12岁的靓靓和8岁的喆喆(均为化名)是姐弟俩,因为家庭突发变故,原本温馨的家庭成为低保户,母亲离家无音讯,一年前爸爸又因病去世,两人暂由76岁高龄的奶奶孙叶兰监护。

去年8月,贾汪区创新开展“两在两同”我先行——社会文明程度与治理效能双提升行动,贾汪区委宣传部牵头在全区开展“十必联”夯实行动。该区大泉街道的“十必联”志愿者在走访中发现孙叶兰祖孙三人居住在一间逼仄阴暗的地下室内,生活环境差,孩子没有自己的生活学习空间。志愿者很快将此事上报至大泉街道办事处,引起了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努力,街道办事处在大泉农贸市场东侧找到一处约80平方米小三室,并协调结亲帮扶企业——兆帮公司对房屋进行改造装修,购买了基本生活用品,由江苏银行贾汪支行购买了两台空调。春节前夕,祖孙三人搬进新家,弟弟和姐姐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目前,姐弟俩每月享受区3438元的孤儿补贴。

“真心感谢共产党,多亏了党的政策好,贾汪的各级领导们和企业对我们很关怀,让我们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今年春节过得很好,孩子们也很高兴。”2月4日下午,孙奶奶眼含热泪对前来走访探访的贾汪区及大泉街道的相关领导说。此时,弟弟喆喆正在自己的房间认真地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姐姐靓靓则安静地坐在阳光透过的窗前做作业。

“帮她洗澡真的是一件小事”

在寒冷的冬天,经常能洗上一个热水澡,是件让大多数人感到幸福的事。然而,洗澡这个事,对于贾汪区大吴街道湖里社区的王素清却是个大难题。

王素清的丈夫李大银因脑溢血留下后遗症,半身不遂长期卧病在床。王素清下肢残疾,无法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家里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经济和生活状况十分困难。湖里社区妇女儿童工作者、“十必联”志愿者、兼职网格员马艳在走访中了解到王素清家的情况后,经常上门帮扶,并把她家当成亲戚走动。孩子缺少过冬棉衣,马艳立刻买了两套过冬衣物;要过春节了,马艳带动其他网格员和志愿者一起为李大银家粉刷墙面、清理卫生,又购买书桌、书架、儿童床、衣柜、沙发,更换灯具、茶几等生活用品,让李大银家焕然一新。

为落实好贾汪区“两在两同”我先行——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治理效能双提升行动,该区政法系统自2021年底以来,开展了“两帮两认同”——“点亮微心愿 网格员在身边”活动。马艳作为兼职网格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她征询王素清有什么心愿时,对方说很久没有洗澡了,想去澡堂洗个澡。马艳立刻借来电动三轮车将其带到澡堂帮助洗澡,感动得王素清热泪盈眶。一同洗澡的陌生人连声赞道:“没想到网格员是真的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第一次帮王素清洗澡时,我没有经验,也有担心,害怕万一摔着她了,就又叫上一位网格员。后来有经验了,我就能自己带她洗澡了,起先是十天八天洗一次,后来一周洗一次,如果隔几天不带她洗澡,就会觉得自己有心事没办。其实,我觉得帮她洗澡真的是一件小事,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扶困难群众,也是我们作为志愿者、网格员的职责。”马艳说,每隔几天她也会给王素清的女儿洗澡。

同吃一顿“连心饭”

1月30日,青山泉镇宣统委员史俊文带领驻村干部、村书记、“十必联”志愿者,带着食材到荆台村村民时玉兰家中做饭,和她同吃一顿团圆饭。见到他们,老人感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前期通过“十必联”志愿者见面见底大走访行动,了解到老人患有疾病、无子女照顾且房屋存在危险。志愿者向村、镇汇报后,村里组织志愿者、工作人员对老人房屋进行修缮,改善了居住环境。

“新年好呀新年好,祝福大家新年好……”稚嫩的童声在室内回响,3个孩子小小的脸蛋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2月4日记者在大吴街道辖区居民陈文英家中见到的一幕。

陈文英家中经济比较困难,老伴去世早,儿子患有疾病且已离婚,留下3个分别为6至8岁的孩子。孩子都没有上学,平时和外面接触也较少。在该区“双提升行动”中,区政法委和大吴街道的相关负责人在走访时了解到详情后,先是安排3个孩子去幼儿园上学,后又给其家中购买了沙发、学习桌、电视、空调等生活物品。1月28日,贾汪区政法委主要领导和大吴街道负责人,一起带着饭菜到陈文英家,像走亲戚一样,与他们同吃“连心饭”。原来见面连声招呼都不打便关门躲起来的3个孩子,竟然在饭桌上欢快地唱了又唱。

连续3次上门走访,从最初的拒绝到陈文英及孩子们终于敞开心扉,欢快地迎接他们来访,这让随行的走访人员感慨万分:“将困难群众当成亲戚走访,大大提升了我们干部与群众的共情能力。”

“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出门了”

2月4日下午5:30,贾汪区大吴街道两妥社区的方春霞还没有回到家。她在电话中笑着说:“我和儿子去墨上集游玩啦。”

对于普通人来讲,外出乘公交车、坐火车是一件普通的事,而对于方春霞来讲却是来之不易的。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来贾汪打工并“落户”贾汪20年、结婚生子的方春霞一直没有户口,无法享受各种农村民生保障政策。2021年8月,贾汪区开展“两在两同”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行动,方春霞的户籍难题被该社区的“十必联”志愿者、治保主任李垒反映给社区党总支书记吴过,因涉及多部门联动,此事被村、镇、区逐级上报至贾汪区委“双提升行动”“问题转交办公室”。贾汪区委书记薛永高度重视,批示要求各级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将百姓事作为头等大事。2021年11月,由该区大吴街道派出所和两妥社区“十必联”志愿者组成的“方春霞寻亲小组”跨越千里,多次寻访、联系,终于找到了她失去联系的家人,并在当地找回了她失去20年的身份信息,为其办理了身份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健康码”“行程码”,可以四处走动,去工作和生活。年迈的父母为她置办了“出嫁酒席”,在社区的帮助下,她和丈夫的结婚证、各种民生保障在陆续办理中。

“是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帮助,让我不仅重新拥有了亲情,还找回了自己的身份,让我找回正常人的生活!”2021年11月上旬,拿到身份证的方春霞笑容满面,却又不时满含热泪地对记者说。本报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