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新学期开启
2022-02-14 09:07:00  来源:徐州日报  

2月13日,是我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统一报到的日子。经过一个寒假的“沉寂”,校园再次恢复了热闹和喧嚣。根据安排,新学期2月14日正式上课,如无特殊情况,2022年暑假放假时间拟定为7月1日,秋季开学上课时间拟定为9月1日。

有序错峰返校

早上7:40,我市各中小学的校门外已经热闹起来,同学们在家长的“护送”下陆续返校。“手工作业都带齐了吧,要听老师的话,记得要多喝水。”在解放路小学门口,家长吴先生不断地叮嘱着上一年级的儿子。“新学期开学,还是担心他会不适应。”吴先生说,寒假期间孩子都是跟爷爷奶奶住的,生活作息全乱了,这几天虽然进行了调整,但孩子能否及时恢复学习状态,他还是有些担心。

“刚开学新鲜劲还是挺足的。”家长霍女士称,前一天晚上10点多,孩子才赶完寒假期间的手工作业,“没想到今天早上一叫就起床了,而且还很兴奋地唠叨,要和同学们说说寒假趣事。刘梓钰同学则告诉记者,21天的寒假已经结束,非常想念校园和班级的同学,他早上6点半就起床了,期待早一点坐到教室里,开启新学期的校园生活。

在校门外,记者看到校门口分出多条进校通道,确保每名学生间隔1米以上,依次接受体温测量后有序进入校园。“新学期采取错时、错峰上下学管理措施。”该校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为迎接开学,学校不仅准备了各类防疫物资,还制订了应急预案,一旦出现学生体温异常等情况,立即通过专用通道送至隔离留观室,并完成报告、隔离、送医、场所消杀等一系列应急处置流程。

分享寒假作业

新年新气象,学生以新面貌开启新学期。

在少华街小学,学生们将新书搬进教室。捧着新书,大家都兴奋不已,小心翼翼地在上面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的名字。走廊上,同学们欢笑着、追逐着、打闹着,经过一个寒假,好朋友们都打开了话匣子,聊得“停不下来”。

在三年级(10)班教室内,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坐在一起分享寒假的成果,展示自己的寒假作业。作业内容包括读书感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制作花灯、冬奥手抄报等。作业既有亲情味十足的“我的家务我做主”,又有饱含书香的“我是诵读小能手”,既有充满生活情趣的“文明礼仪我践行”,又有倡导勤俭节约的“我是理财小能手”……

此外,为了能在新的学期让孩子们获得更大的进步,解放路小学还组织开展了读书交流,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读书收获、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培养好习惯的养成,一起学习行为规范要求、写字姿势等。“上午,我们上交了寒假特色作业,领到了新书,班主任马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尽快调节生物钟,每天按时作息,早睡早起,制定学习目标等。我回家后,要先把书包上皮,写上名字,预习一下新课,要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一(3)班张洺畅同学说道。

提着灯笼进校园

2月15日是元宵节,恰好也是中小学生开学的第二天。很多学校结合新年主题,在寒假前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学报到当天,很多学校都建议学生们提着灯笼到学校,并在灯笼上挂着自己写的祝福语。

“今年寒假,孩子所在学校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一盏传统花灯,并在开学后将花灯挂满校园,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家长郭女士说,这种结合年俗的活动很有意义,既让孩子体验民俗文化,又能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让孩子们在愉快温暖的氛围中学到一些传统习俗。

和其他学校不同,星源小学在完成新教材的发放工作后,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展防震疏散演练。当天上午10时许,随着警报的拉响,全校师生闻声而动,快速从各个疏散通道有序撤离;所有教师各司其职,保障学生安全到达指定区域。演练结束后,总指挥、校长王明珠进行总结,鼓励师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必备的应急逃生、自救技能。

用“爱”迎孩子“回家”

当天上午,邳州市运河小学的老师们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件特殊的礼物——印有校长寄语的作业本。早上7:40,邳州市运河小学校长刘成军和老师们就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回家”,并给他们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蝴蝶结练习本!记者看到,每一本练习本上都被老师们“系”上了漂亮的蝴蝶结,并印上了校长的寄语:“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创造奇迹!”

“谢谢老师!”“哇,太开心了!”……孩子们一边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礼物,一边向老师们表示感谢。

刘成军告诉记者,教育就是以爱育爱,爱业爱生爱教育。开学前一天, 给每位学生送上这件特殊礼物,就是希望给孩子们带去仪式感,让他们感受到爱。

快乐而充实的寒假生活已经过去,云兴小学专职心理老师陈新特别提醒家长,对于孩子状态的回归,不可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把心收回来,并且允许他们开学后度过一段过渡缓冲期,慢慢适应新学期的生活。本报记者 李小委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