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沛县 > 正文
爷爷的“工匠精神”
2020-05-11 10:05:00  来源:沛县日报  

  提到“工匠精神”,我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爷爷。爷爷是个木匠,我的童年几乎是在刨花和木香中度过的。

  每天清晨,爷爷都是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吃早饭的时候,院子里的刨花已经散开一片。我问爷爷:“爷爷,今天你要做什么啊?”爷爷慢条斯理地说:“今天给村北老王家做大衣柜,他儿子结婚用的。”爷爷一脸胸有成竹的模样。他的手艺是我们当地出了名的,大家都知道他做活儿精细,结婚需要家具都让他做。

  爷爷做活儿时非常专注。我们一群孩子在偌大的院子里跑来跑去,他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们叫他,他根本听不见,于是放开嗓子更大声叫他。他终于听见了,抬抬头说:“哦,哦……”然后又继续手中的工作。堂姐曾一度怀疑爷爷耳朵有点聋,可是我知道他能听得见最细微的声响。爷爷说过:“一刨子下去,光听音就知道活儿咋样。”爷爷做活儿的时候,总是陶醉享受的样子,他熟练地挥动着锯、刨子等工具,偶尔要量一量木材的尺寸,我觉得他一般情况下是“跟着感觉走”,因为一切都烂熟于心了。

  家具的雏形出来之后,爷爷还要进行一番精雕细琢。我问爷爷:“这柜子不是做好了吗,干嘛还要弄?你不嫌累吗?”这时候爷爷说:“这还不行,还得细细打磨一遍,里里外外、边边角角都要做到最好!”我看得出来,他是在享受他的创作过程。

  除了做橱柜等“大活儿”,连做个小凳子这样的活儿祖父也是精益求精。那次奶奶说:“自家做的凳子,不必那么认真,随便做做就行了!”爷爷一听就急了:“那不行,出自我手的东西,哪怕再小也要做得地地道道!”说完,还转身对着他的一群儿孙说:“无论做什么,只要做,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

  爷爷做事的态度影响了子孙,“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我们学会了用心去做事。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继承一点“工匠精神”。一个家族真正能够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个民族也是。

责编:魏兴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