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常州 > 正文
常州武进:退休大妈发起成立女子舞龙队
2020-01-19 10:54:00  来源:常州文明网  

  

  金鼓齐鸣,龙腾狮跃。常州市武进区戚墅堰街道梅港新村有一座老屋,里面静静地放置着五彩斑斓的道具和戏服。逢年过节,圩墩舞龙队队长邹萍和队友们就会回到这里,带着这些“物件儿”为周围居民带来精彩的舞龙表演。

  舞龙又称“调龙灯”,是我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圩墩舞龙队成立于1999年,发起的老队长何秀珍今年已经86岁,也是当年带邹萍出师的老师之一。“除了何老师,我们多数队友都是1950年代生人,大部分都是50岁左右退休后才开始学舞龙的。”邹萍说。

  一群临近退休的人,都住在梅港新村,本着锻炼身体、图个热闹的想法参加了舞龙队,没想到一练就练了快20年。

  2008年前后,是舞龙队最兴盛的时期,当时的队员多达30余人,且都是女性,个个英姿飒爽。“看得出我今年有68岁了吗?舞龙锻炼让我的精气神都变好了。”邹萍蓄着长发,穿着颇具民族风的服饰,看得出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飞扬的神采令人听到她的真实年龄都颇为惊讶。邹萍说,很多乡村舞龙队的规模都比较小,只有一条龙,最多10余人一起出动,圩墩舞龙队有两条龙,有时还会上演“双龙戏珠”“龙狮共舞”的戏码。

  为了确保技艺的熟练,每个刚进队伍的人都要拿拖把作为道具来练习,寻找发力点。力道控制好了,才能正式穿上戏服参与排练。同时,舞龙队还邀请了专业的老师,每周组织队员排练。虽说是民间自发的社团组织,但大家就是能够不约而同放下手里的事情,准时来到排练场。“乡里乡亲聚在一起,情分也浓,舞得也开心,不图什么钱。”队员殷招娣说。

  扭、跳、仰、跪、摇……舞龙靠的不是蛮力,而是技巧和手法。一条长龙,龙头和龙尾处的队员常常是水准最高的,要协调带动整个龙身。除了舞龙手,一旁还有锣鼓手敲锣打鼓伴奏,烘托气氛。“跑圆场”“双交龙”“单龙出洞”“荷花龙”……她们还设计了许多不同动作和场景,队员们为此还得兼演其他角色,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梁祝、百鸟朝凤等舞台节目,都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除了在圩墩公园和丁堰、戚墅堰等地的社区演出,周边的工厂、企业也常常邀请圩墩舞龙队在开业、年节时前去表演助兴。渐渐地,圩墩舞龙队声名在外,在常州龙灯协会举办的比赛上崭露头角,开始到横山桥、郑陆、礼嘉、溧阳等地演出,甚至走出常州到南京演出。过硬的实力和良好的声名,让圩墩舞龙队的“元宵舞龙”入选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圩墩舞龙队参与的大多是公益活动,若逢商业演出,便由队里的会计管账,将收益的60%回报给队员们,40%则用于队伍建设,如更新戏服、道具等。

  “寻常的龙身体共有9节,约18米长,我们队伍还参加过整整100节长的舞龙呢,各地舞龙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十分壮观。”邹萍说。

  谈到舞龙文化的传承,邹萍等人表示,舞龙相对而言是一个“小众”的爱好,周围的年轻人很少感兴趣,但她们并没有因此感到气馁:“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学校、社区的帮助,希望有更多学生、居民可以了解、喜欢舞龙这个活动,将我们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传承下去。” 小波 徐培舒图文报道

责编:常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