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常州 > 正文
一辆摩托一摞账,7年功夫,他在田间地头跑出“全国模范所长”
2021-01-12 09:50:00  来源:常州文明办  

7年前,他从一名交警转岗到司法行政行业,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乡邻矛盾纠纷多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7年后,他搞创新、抓宣讲、促调解,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老百姓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现在的干部是真的好。”

他,就是常州市武进牛塘镇司法所所长刘饮海。

刘饮海在办公室为村民解答法律问题

一摞“账”

记录七年普法创新路

在刘饮海办公桌上有一摞厚厚的笔记本,细细数来,达15本之多。“这是丫河村村民向我反映的问题,这是卢家巷居民跟我说的矛盾,我马上都记录下来。”“这是我去局里学习时,记录的几点重要经验。”无论翻到哪一页,刘饮海都如数家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15本笔记就是我7年的司法账本。”他笑着说。

刘饮海的笔记本

牛塘镇下辖12个村社区,常住人口9万多。面对每年高达500余起的矛盾纠纷,刘饮海一边加班走访调解,一边不断学习记录,思考探索新的调解思路。他定期组织各村社区调解员上法制课,自己做教案,进行普法宣讲,解析疑难案例。

刘饮海在田间地头宣传民法典

从2018年开始,刘饮海针对中青年群体,开发了牛塘特色的“五微一体”普法模式,即使用微信、微画报、微课堂、微电影、微剧院来普法,累计普法受众达20多万人次。

三年来,刘饮海陆续走进牛塘中心小学,卢家巷实验学校等学校,和学生们面对面讲宪法,说民法、述案例、送书籍。“我讲了十个案例,他们哪怕只记住一个,我这课就没白上。”说到针对青少年的普法工作,刘饮海语重心长。

一辆车

田间地头都有他的身影

“摩托车方便,泥路小巷,哪个地方都能到。”说到自己那辆旧摩托车,刘饮海满是得意。他说,有时村民反映的问题很急,村民住的地方又比较偏僻,开汽车耽误时间,他的摩托车一“飙”,十分钟就能到。

2018年8月间,武进区防洪工程牛塘镇塘口孟津河段防洪大坝施工,期间压坏了村民房前屋后的水泥路,破坏了居民自留地的蔬菜。“当时承诺赔偿损失,然而等施工结束,施工队悄悄撤退了。”塘口村西街村民组82岁的老人王巧红和另两位高龄村民赶到司法所反映情况。

王巧红家门前场地修整一新

刘饮海骑上摩托车赶到事发现场实地察看,了解受损村民户数,需要修复的面积,同时收集了村民其他诉求。第二天,刘饮海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忙前忙后一个星期,最终由镇党委拿出方案,镇政府出资金,由村里组织施工,为村民及时修复了门前水泥路,保障村民的安全出行。时至今日,王巧红老人看到刘饮海,还是满口感谢:“我们靠的是共产党的福,现在的干部是真的好!”

在村间巷里的普法过程中,刘饮海想办法、指路子,他总是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如果是我的家人,被人家推来推去,我肯定很难受啊。”

七年坚持

法治之花开遍乡村田野

七载春秋,刘饮海的一片赤诚和坚持不懈,让牛塘司法所的法治之路日渐通坦。从2013年的年纠纷500多起,到2015年的年纠纷300多起,再到如今的50多起。村民的法治意识越来越强,依规守法,邻里和谐。

刘饮海(右二)和公益律师一起帮助村民处理套路贷问题

同时,刘饮海继续创新矛盾化解新模式,积极探索“镇调委会+村调委会+律师、心里咨询师、五老、社会贤达”的矛盾化解新方法;在全镇开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三无”村社区创建活动。至今,牛塘镇没有一起因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事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9.5%。

2019年,刘饮海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称号。而今,刘饮海的普法创新之路仍在继续……(常州文明办)

责编:常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