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常州 > 正文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坛刻纸大师杨兆群师徒创作刻纸“金牛闹春”向读者送祝福
2021-02-10 10:22:00  来源:常州文明办  

按照年俗,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窗花、春联,祈福迎祥。新春来临,本报也将用美好的方式,向读者送出美好的祝福——近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兆群带领徒弟精心创作了一幅喜气洋洋的“金牛闹春”彩色刻纸作品,通过本报向广大读者拜年。

“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的动人之处在于通过精彩图案表达丰富寓意。”今年66岁的杨兆群,40多年前开始从事金坛刻纸创作,经他和一批志同道合者共同努力,这一被誉为“江南一枝花”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刻纸作品“金牛闹春”

这幅向读者拜年的刻纸作品,不久前参加中国剪纸协会举办的2021年全国剪纸精品展,从参展的1000多幅作品中脱颖而出,在初评中获得评委一致好评。作品画面意蕴丰富:碧绿底色上,17头形态各异的金牛从白云深处走出,远处青山碧水、云雾缭绕、春茶满山,近处红梅朵朵、杨柳依依,寓意“金牛献瑞笑春风,欢天喜地闹新年”,希望所有人在新的一年里牛气冲天,万事大吉。

刻纸文化的民间“守门人”

2月4日上午,记者拜访了金坛杨兆群剪纸工作室。此时,杨兆群师徒正埋首创作。在一刀一凿间,图像渐渐显现,一张薄纸有了灵魂。

杨兆群正在创作

一把刻刀,一生钻研

生于金坛、长于金坛的杨兆群,从小学三四年级起就与刻刀结下缘分。小时候,他常给邻居帮忙,看到邻居刻图章,回去就自己在山芋上刻着玩,久而久之居然刻得很像样。在另一位做鞋花的邻居那里,他又学会了用铅笔描花样。

初中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他创作的刻纸作品入选县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1975年,20岁的他被选入金坛文化馆的美术培训班,开始了专业刻纸创作。多年来,无论上学还是在乡文化站放电影,或是自己办企业,他始终未放下小小的刻刀,长年磨练下终于成为刻纸高手。

他的作品细腻玲珑,同时融入自己的思考,展现新颖创意。2008年,杨兆群与4位刻纸艺术家历时4年共同完成巨幅作品《从雅典到北京》。这幅长29米、宽2米多的刻纸作品,得到了时任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的盛赞,萨马兰奇还亲自来函表示祝贺。

以传统手艺展现时代风貌

“若一味模仿前人,那么我们这一代人又做了什么呢?怎么看出我们这代人的贡献呢?”杨兆群说,他要求自己“既出自传统而又不脱离现实”。

2018年,杨兆群发起了大运河百米长卷创作项目,将大运河沿线6省2市的11位剪纸艺术家组织在一起,共同创作,将运河流域的壮丽景观和风情特色以剪刻纸形式凝练于百米长卷之中。2019年9月,“源远流长江山秀”大运河百米长卷暨十一人剪纸艺术展在常州刘海粟美术馆展出,轰动一时。

不断创新,让传统手艺“出圈”

多年来,杨兆群在创作方式上不断创新,他将刻纸与摄影结合的作品《晚作》2015年获得“中国公益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最近,杨兆群还受邀为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菲洛嘉(法国)设计新年限定版包装,红色的金坛刻纸带着吉祥和好运,呈现在该品牌的明星产品外包装上,为消费者带来祝福,助力传统手艺“出圈”。

守艺传艺,初心不改

近年来,金坛刻纸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这得益于金坛许多刻纸艺人以及政府与各界的努力,杨兆群正是倾力者之一。

杨兆群(右一)指导学生刘国红(中)、何雅雯(左)进行创作

点燃传承“薪火”

杨兆群工作室有几位学生,多年来在他手把手的教导下已在刻纸行业渐渐崭露头角。今年49岁的刘国红是其中一位,“金牛闹春”图就是她创作的。

“这幅作品并非一蹴而就。”刘国红告诉记者,她原本设想刻一幅“百牛图”,在杨老师指点下,她对牛的形态、画面布局、阴阳对比及镂空等多处进行推敲,师傅还启发她将“百牛”改为山间奔跑的“金牛”,使用套色方式,令红梅、青山跳脱出来,画面一下变得灵动起来,显得生机盎然。

“我从事刻纸行业23年,早前只会拿现成的设计图刻。后来跟随杨老师学习,他鼓励我一定要自己画草图。”刘国红没学过绘画,也不会用电脑,杨老师就给她看剪刻纸老艺人的作品,鼓励她说,这些老艺术家们也不会用电脑,一样可以剪得很好。“我有了信心,开始学习手绘图样,加上平时看展览、看书积累,现在越来越得心应手。”刘国红说。近几年来,她已有多个作品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得省迎春花奖,艺博杯银奖、铜奖等奖项。

让刻纸技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何雅雯也是杨兆群的学生,今年33岁的她曾获得多个省级大奖,并获评高级职称。“跟随杨老师学习9年,我是他从头带起的。最触动我的,是他对于刻纸的热爱和痴迷。”何雅雯说,在老师身上从来看不到“懒”这个字,为精益求精,一幅作品推敲几个月是常事。“我创作遇到瓶颈时,他总是鼓励我表达自己的创意,同时给出他的建议,让我去比较,得出最适合的方案。”何雅雯说。

如今,何雅雯也有了自己的学生,她成为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的社团教师,定期开展刻纸教学,还不定期前往当地图书馆开展非遗公益教学。

杨兆群的学生中还有3位残疾人,现在他们不但能自食其力,而且技术可算相当好。

搜集老艺人作品,弘扬剪刻纸文化

为了传承、保护、弘扬剪刻纸文化,从2010年起,杨兆群利用周末自费拜访全国百位民间剪刻纸老艺人,搜集他们的作品,记录他们的剪刻纸技艺。如今他已走访了66位,积累了丰厚的视频、图像资料。

2018年,他被中宣部评为“中国好人”,颁奖词“以抢救民间剪纸艺术为己任的刻纸文化坚守者”,彰显了他对剪刻纸艺术事业做出的贡献。

杨兆群告诉记者,他还有两个心愿:一是建一座剪刻纸博物馆,呈现自己多年以来收集的4万多张剪刻纸作品;二是到70岁时举办一场剪刻纸展览,汇集自己多年来的创作,以及100位剪刻纸老艺人的影像资料,希望能让更多人领略剪刻纸文化的魅力。(本版文字 刘懿 本版图片 夏晨希

责编:常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