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通大附院年轻护士跳上移动抢救病床为患者紧急做心肺复苏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转引发热议,这一本该在电视剧里见到的生死时速的场景,当天在通大附院真实上演。也正是这两分钟的心肺复苏,为患者的成功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将患者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10月10日上午,在通打工的徐州人老朱因剧烈胸痛被120送至通大附院。医院作为中国胸痛中心的基地,迅速启动胸痛救治流程。就在老朱进行相关检查过程中,心跳呼吸骤停,情况紧急,全程陪同病人的抢救室护士周文朕二话没说,跳上抢救病床进行心肺复苏,同时由工勤人员紧急将病人拉回抢救室。
在急速移动的抢救病床上,周文朕有节奏地进行着胸外按压,始终用标准的动作完成着急救规定动作,一路坚持着到了急诊抢救室。在这不到2分钟的转运过程中,周文朕一直跪在移动病床上为患者进行了200多次胸外按压。
到达抢救室后,医护人员迅速开展急救。经过周文朕和同事们接力心肺复苏、电除颤,10分钟后老朱恢复了心跳,复苏成功!
紧接着老朱被紧急送至心血管内科导管室,进行支架植入。手术顺利完成后不久,老朱就恢复了意识,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12日,记者在通大附院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见到了老朱,身体恢复挺好,在一旁陪护的儿子看到当时的视频后感动地说:“没有医生护士的全力抢救,我父亲的这条命真保不住。”
据了解,1995年出生的周文朕在通大附院急诊科工作了5年,看到自己救人的视频被发到朋友圈里,收获了那么多赞,她很意外,心肺复苏时的女汉子此时完全又是一个有些腼腆的女孩子。
当得知老朱手术成功后,周文朕格外的开心,“作为一名急诊人,每天都在经历这样的生死时速,急诊工作的确又苦又累,但是看到病人抢救成功后那种满足感是满满的。”周文朕告诉记者。
通大附院是南通市首家“中国胸痛中心”,通大附院通过整合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个学科,利用“互联网+”的高效性,与市120急救中心、网络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建设具有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成立一支由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医务人员为核心的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24小时快速反应团队。截至目前,医院已成功救治急性胸痛患者数千例,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治理念。
通大附院专家指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对于突发心肌梗死的救治,应争分夺秒。一旦怀疑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让患者平卧,保持镇定,等待救援,要牢牢把握黄金120分钟。(文丨通讯员 邵勇林 记者 李波 图丨通讯员 邵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