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质量,探索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可行途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我村作为通州区垃圾分类试点村,以“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示范引领,有序推进”的原则,多措并举,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常识,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和落实。
建立工作队伍,完善工作机制
2018年,根据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要求,我村及时建立了三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队伍。一是以书记为组长,全体村干部为成员的垃圾分类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以保洁员为主体的宣传队伍;三是以村干部和党小组长为成员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依托网格化管理,把我村划分8个网格,每个网格员包网格、包组、包户,做到干部盯党员,党员盯保洁,保洁盯农户,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层层落实。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同时全村设立1个垃圾分拣室和3个垃圾分拣点,由专人每天负责对村民未分类的垃圾集中分拣处理,实现垃圾的轻量化、无害化。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工作推进
按照垃圾分类四分法的要求,把全村垃圾房改造成垃圾分类亭,放置四色垃圾桶,指导分类投放更加显眼。3年来,我村共计购买了1400个垃圾桶,按照3至5户放置一个垃圾桶,发现破损垃圾桶及时更换。为了更好的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我村购买了1100个垃圾分类小桶和可降解垃圾袋,发放到每家每户,村民在家就把垃圾分好类,减轻垃圾分拣员的工作量。同时制作了800张可回收垃圾收购人员联系卡,粘贴在每家每户,让村民能及时处理分拣出的可回收垃圾。更换了垃圾清运车,由原来的敞开式运输车改成了封闭式清运车,更加的干净整洁。
丰富宣传手段,营造浓厚气氛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展板、分发垃圾分类宣传单,开展垃圾分类宣讲,拉横幅,画墙画,电子屏,宣传车等多种手段指导垃圾分类,营造浓厚的氛围。在重大节日开展文艺演出时,编排有关垃圾分类的文艺节目,穿插有奖问答,寓教于学,呼吁村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宣传中来,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引导村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循序渐进推进,全面铺开落实
垃圾分类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要改变以往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了更好的积累工作经验,我村以网格2(城东14、15、16、17组)作为试验点,小范围推进,同时带动群众宣传,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通过一年的努力,我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2018年我村清运至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每月约76吨,今年的垃圾量已经缩减到了每月约55吨,下降了27.6%,渐渐地让垃圾分类从口号变成一种习惯。
每一名村民都从自己做起,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给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打下坚实基础,为村民生活质量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