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搭起两地教育合作民族团结的桥梁!支教,海安输出最宝贵资源
2021-09-18 08:49:00  来源:南通发布  

9月,海安教育收获的季节。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分别长篇报道海安支教老师的事迹。

在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闪亮的名字2021——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上,滇西支教团队荣获“最美教师”团队称号,其中15年5轮支教的海安市西场初级中学教师蒋蓉作为团队一员受奖,表彰她将自己对支教的深情奉献给了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的孩子们。

此前,海安高规格召开全市教育发展大会,提出全力建设教育强市。市委书记于立忠在会上说,海安支教搭起了海安、宁蒗两地教育合作、民族团结的桥梁,形成享誉全国的“宁海模式”,树起了一面旗帜。

一腔热血,蒋蓉是代表

新学期开始,48岁的蒋蓉选择再次“出征”,这一次,她来到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民族中学开展支教。

2001年到2016年,蒋蓉和丈夫丁爱军一起在宁蒗民族中学支教。同很多支教老师一样,蒋蓉支教的想法也很朴素,大山里的孩子只能通过求学这条路走出去,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蒋蓉说,2001年刚到宁蒗时,住的房屋破旧,卫生条件比较差不说,孩子们的学习态度也不太端正,一时成绩上不来。一段时间后,慢慢有了经验,她将英语课本上的一篇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听说能在课堂上表演,学生们既兴奋又紧张。蒋蓉乘机手把手指点各处表演细节,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

在支教的5400多个日子里,蒋蓉甘做孩子们走出大山的一块“铺路石”。

“蒋妈妈,我马上就可以看到你了。”去年12月,蒋蓉收到了一个惊喜,蒋蓉把学生当成“女儿”,考上北京大学的彝族女生沙务嘎,作为宁蒗县的学生代表,出席江苏“时代楷模”表彰大会。沙务嘎借此机会来看望“妈妈”,并申请“要跟蒋妈妈住一个房间”。蒋蓉珍藏着15张支教师生全家福,她抽出一张,看着跟沙务嘎一样的“女儿”“儿子”,双眼湿润了。

3年的支教期一轮又一轮地过去了,她却一次又一次选择留下。在宁蒗支教15年,蒋蓉负责高三毕业班英语教学工作长达13年,培养了1000多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多学生考取北京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

一个团队,宁蒗支教群体是楷模

去年,宁蒗支教群体获评江苏“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1988年8月,首批35名支教教师拖家带口来到几千里外的小凉山地区,参与建设以宁蒗、海安两县县名第一个字命名的“宁海初级中学”。

到达的第二天,奔腾的泥石流倾泻进老师们暂时栖身的木板房,被褥行李全都浸泡在一尺多深的泥浆里。

临时住地没有水,饮用水都靠蹚沟越坎从数百米外一桶一桶抬回。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初一新生的基础还达不到海安四年级小学生的水平,不少人连四则混合运算都不会。

海安老师们首先从管理入手,从关心孩子入手,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连续4次支教的蒋柏森,只要少数民族教师家中有红白事,就一定登门看望;教导主任闾祥泰放弃休息时间,常年免费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修理电器;李培余老师寒夜里为白族学生阿秀英送去温暖的棉被;田宝山老师将快要辍学的普米族孩子卢玉明接回家里,包吃包住;周政老师连夜摸到被父母逼婚停学的彝族姑娘刘代金家,送上了师生802元捐款,并苦苦说服家长让孩子完成学业。

今年9月,又有5名海安老师首次来到宁蒗,适应全新环境,投入到教学任务当中。宁蒗民族中学支教老师刘爱琴克服水土不服投入工作,“面对那一双双带着期盼的求知的眼睛,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云南宁蒗第二中学支教老师朱永祥表示“绝对不能辜负两地人民对我们的希望。”

34年来,先后10轮290人次,218名海安老师,赴宁蒗接力支教。为宁蒗培养初、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输送大、中专生1万多名。

一座城市,输出温暖支教理念

去年,蒋蓉到海安市西场街道壮志村做义工,向当地的村民和退伍老兵讲述自己在宁蒗支教的故事。一同过去的“中国好人”刘宏燕听后很感动,主动和蒋蓉商量,要为宁蒗的孩子做点什么。当年11月,蒋蓉和刘宏燕筹集到资助款47391元,通过在宁蒗支教的老师联系了当地贫困学生,帮他们守护求学梦。

次仁曲珍是被资助的学生之一。她中考时成绩优异,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面临着生活与学业的双重压力。“包括海安支教老师在内的‘海安好人们’,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鼓励我继续完成学业。”后来,次仁曲珍以高分考取西南民族大学。

去年6月,海安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达成教育交流合作协议,派出10名教师支教东兰,分别在国清中学、东兰高级中学成立“海安实验班”,开展为期三年的支教活动。

一年来,海安老师在东兰执教的海安班,在地区联考和教育评估中,成绩名列河池市前茅,创造了东兰教育的奇迹,让东兰教育甩掉了落后的帽子,东兰群众对此赞誉有加,希望请来更多的海安老师。

近年来,海安先后与广西东兰、陕西略阳等地建立结对支教帮扶,此外,海安市教体局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团队到东兰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示范课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倾斜,更带动了当地学校教师之间互助共进、比学赶超的优良学风和教风。

丰富的支教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学研氛围……“海安支教”的影响力在持续放大。

(记者赵勇进 通讯员张海伦 黄荣华)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