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小众”盆景传播“大雅”艺术
2022-02-07 10:48:00  来源:江海晚报  

携江海之气,展通派盆景;传工匠手艺,承江海文化。正在南通群英馆特展馆(城南别业)展出的“传承江海 ‘盆’然心动”2022通派盆景精品展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

本次展览展出了各类盆景共计60余件,代表了近年来南通盆景创作能力的真实水平。

传统技艺享誉全国

坚实的根基自土中盘旋而生,一弯从根部扎起,树高三分之一处收扎;第二弯从第一弯中部扎起,树高三分之二处收扎;半弯则根据树的自然走势收顶。这便是通派盆景“两弯半”的蟠扎技艺。摆在眼前细看,枝干弯曲自然、利落,馒头型的枝叶丰满、肥厚,整体造型柔和而立体,极具观赏性。

“它是从小苗开始,经过自然繁殖、足够粗实以后做弯;通过人工培育苗胚,等到分枝多了再进行蟠扎。过程很漫长,但这正是我们南通盆景的制作特点,都是原生态的。”通派盆景蟠扎技艺传承人袁华表示。

袁华出身于盆景世家,师从通派盆景大师朱虹秋、张宏清二人,并多次向国家级盆景大师朱宝祥请教学习,49年时间,他潜心研究盆景艺术,也带领通派盆景越走越远。“我们把盆景看作是一种文化,通过对它造型、养护等方面的研究总结,来推动传承与发展。”

据了解,通派盆景用材主要以雀舌罗汉松为主,具有枝节短、叶芽细密、不易变形的优势,特别受广大盆景爱好者的青睐,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国家级的接待场合也常用通派盆景布置会场。

90后艺人赓续传承

展览现场,90后通派盆景传承人曹通将冰舞、竞速、滑雪三项冬奥运动置于盆景之中,让人眼前一亮。

“为迎接冬奥,我带领学生一起创作了系列主题盆景,从构思、挑选材料到制作大概花了半个月时间。”曹通介绍道。区别于传统盆景,该系列作品以石头为造型,选用广东英德石和安徽国画石。“一是它们颜色厚重,不争不抢不艳;二是国画石更贴近雪山的形象,自然黑白成型。”此外,考虑到养护的专业性,他用细小白沙代替雪景,用模型做植物装饰,既具有观赏性,又省去了养护的需求。

曹通师从袁华,创作了《长征》系列作品、制作“中华美德系列故事”等。他表示,下一步还将尝试军事主题作品的创作,不断为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学院与袁华所创办的艺林盆景园形成校企合作,共建通派盆景园,园内藏有2000多件盆景;同时,设有专门的通派盆景研习社,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盆景的艺术魅力。

文化基因绵延不断

“在南通群英馆,提到杰出人物,首先就离不开先贤张謇。他的园艺园林、盆栽盆景造诣颇深,也毕生致力于南通盆景事业的发展。他兴办的南通学院专门开设了花卉盆景选修课,南通‘两弯半’盆景造型技艺率先进入了高等学府,也是开全国风气之先河。”南通市文化馆馆长、南通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曹锦扬指出。

在随后的研讨会上,通派盆景传承人与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们共同就“通派盆景的传承与发展”做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通过建立通派盆景园,集合传承人,以及教师资源,传授盆景相关课程,努力培养传承力量。通过大家的力量,相信通派盆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朱宝祥之子朱锦堂看来,通派盆景未来可期。

据介绍,该展作为2022年特展馆的首秀,将持续开放至2月10日;往后每月还将推出特色主题展览,力求为市民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文化盛宴。

(记者 杨镇潇)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