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市如东县栟茶古镇有个“解忧杂货铺”
2022-02-17 08:27:00  来源:南通日报  

一张办公桌,被两个大纸箱占去了多半,电脑、文件就被安置在纸箱之上。14日下午见到顾华时,他正站在纸箱后头对着电脑敲键盘,“我腰不好,才这么站着办公,见笑啊!”当天,本来约好过来调解的当事人临时爽约,顾华就抓紧时间把手头其他案子放到诉前调解管理信息平台上先立案。

今年66岁的顾华,鼻梁上架着眼镜,与人说话时眼里总是带着笑,这样一副颇具亲和力的形象,与他调解员的身份很是相衬。2017年3月,从河口镇司法所退休不久的顾华被如东法院聘请,成为栟茶法庭诉前调解窗口的一名特邀调解员,从此便开始了从河口家中到古镇栟茶每天往返30多里的“通勤”生活。

栟茶法庭的案件辖区范围为洋口镇(沿海经济开发区)、小洋口旅游度假区、栟茶镇、丰利镇、河口镇。该庭每年受理的上千起案件中,约四分之一都被列入诉前调解。算起来,顾华在工作日几乎每天都要调解一起案件。年后上班,他就已经调解了三起案件。

“我经手的大多数案件,都是关于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顾华翻开自己设计的诉前调解安全工作流程记录表,上面的案由集中在离婚、彩礼、赡养、买卖合同、土地承包几大类。他粗略统计过,其中婚姻家庭纠纷类型的案件占了三分之一。去年年底,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来法院告自己的四个女儿,为的是自己的赡养问题。拿到案子,顾华就知道调解不会容易,因为村里当初调解也达成赡养协议,但后来就没了下文。他“私车公用”,多次到村里走访,终于找到突破口。原来,大女儿的丈夫和二女儿的丈夫是兄弟,大女儿嫁去了婆婆李某家,二女儿的丈夫则是入赘,大女儿认为二妹和妹婿对婆婆没有承担赡养义务,所以也拒绝赡养自己的母亲。顾华三番五次上门,告诉他们赡养老人是义务,不能因为任何原因推拒。最终,二女儿向大女儿道歉,双方决定共同协力赡养母亲。

“婚姻家庭纠纷是最适宜调解的,它不像经济纠纷,解决的不是金钱关系。但它也是最难调解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矛盾是长久积累起来的,三言两语很难说得通。”对此,顾华拿出了十多年做教师的基本功,在调解之前先把“课”备好。拿到诉状,他先仔细研读,找到争议焦点。“很多当事人的真正诉求,并不会写在诉状上。”电话沟通时,顾华会从中了解当事人起诉的真正意图,并分析原告、被告性格,看后续更适合面对面还是背靠背调解。

顾华记得,有对夫妻闹离婚,妻子和丈夫轮流起诉,在他手上调解了不下五次。“两口子都是急脾气,也没什么原则性矛盾,但动不动就是为一点琐事在家‘淘气’(如东方言,意为‘吵架’)。”在顾华看来,这类案件如果放任不管,就有“民转刑”的可能,“来了我的调解室,我就给他们像气球一样放放气”。在他纾解下,这对夫妻已经很久没再到法院来了。

近五年里,顾华调解的案件中,超过半数都以调解结案。从调解到做笔录,他都亲力亲为。看着顾华为别人的各种烦忧事忙前忙后,法庭里的年轻干警跟他开玩笑,“顾老师,你的调解室就是间‘解忧杂货铺’”。

河口镇十里桥村把村里土地流转给种田大户,有56户村民却认为流转费过低,土地使用管理也没按合同来。去年夏天,顾华跟庭长杨军先后往村里跑了五六趟,开了两三轮协调会,给村民做政策解释,引导他们合理表达诉求。最终,双方达成相对合理的流转费递增制度。案结事了后,一个曾带头起哄的村民心服口服地向顾华道谢:“闹事不解决问题,我以后有话一定好好说。”

“做调解工作就是要有五个‘心’,热心、专心、细心、耐心与恒心”,他说,当事人越是急,自己就越要冷静,这样才能真正帮他们解决问题。最近,他还在年轻书记员的帮助下学会了使用支云庭审系统进行在线调解,“我们做调解的,就该为当事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记者 王玮丽 通讯员 季诗秋 徐颖慧)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